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陵口镇

陵口镇

即今江苏丹阳市东南十五里陵口镇。南朝齐、梁诸陵,多在金牛山旁,此为入陵之口,故名。又名武进口,因南朝萧氏为武进人。《南齐书·王敬则传》: 永泰元年 (498) 王敬则反,武进陵口,恸哭乘肩舆而前”。即此。


在江苏省丹阳市中部、京杭运河与新九曲河间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陵口,人口 5700。 因地处南朝齐、梁帝王陵墓区入口,故名。1949年为陵口乡,1958年改公社,1983年复乡,1985年置镇。产稻、小麦、油菜籽、棉花、生猪等。特产腌制萝卜干。有塑料、毛纺织、皮鞋、服装等厂。京沪铁路、陵横等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南朝齐、梁陵墓石刻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昌南县

    1945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由昌邑县南部析置,治饮马村 (今山东昌邑市南饮马镇)。1956年撤销,并入昌邑县。旧县名。山东解放区设。1945年由昌邑县南部析置。以位县南得名。治北孟,1949年迁饮马村(今

  • 谢阳

    即射阳。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。《水经· 比水注》: 比水 “又西南流,谢水注之……世祖建武十三年,封樊重少子丹为谢阳侯”。杨守敬疏: “射、谢通用,射水即谢水,射阳即谢阳。”

  • 斜岭

    在今广东阳东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阳江县: 斜岭 “在县东九十里。昔为官道所经,蹊径险恶,盗贼藏聚。正德九年,改营通道,避险就平,人以为便”。

  • 大同镇

    ①明九边之一,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。防区相当今山西外长城以南,东自晋、冀省界,西至大同市西北一带。明初在此置卫屯田。永乐中放弃兴和所后,成为京师西北门户。②即今黑龙江省大庆市西南大同镇。旧属肇州。民国《

  • 大同右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五年(1392)置,属山西行都司。治所在大同县(今山西大同市)。建文四年(1402)废,永乐元年(1403)复置,七年(1409)徒治定边卫城(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十五里右玉城镇)。清顺治七年

  • 六合县

    隋开皇四年(584)改尉氏县置,为方州治。治所即今江苏六合县。《寰宇记》卷126扬州六合县:“以六合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江都郡。唐武德七年(624)仍为方州治。贞观初属扬州。南唐于此置雄州。周显德中,州

  • 点苍山

    又作玷苍山。在今云南大理市西部。唐代以来称点苍山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2: “玷苍山,南自石桥,北抵登川,长一百五十余里,名为玷苍。直南北,亦不甚正。东向洱河,城郭邑居,棋布山底。西面陡绝,下临平川。

  • 木皮岭

    在今甘肃徽县西南栗川乡南。唐杜甫《木皮岭》诗渭“南登木皮岭,艰险不易论”。《方舆胜览》卷70同庆府:木皮岭“黄巢之乱,王铎置关于此,以遮秦陇,路极险阻”。

  • 茶笼州

    明永乐十三年 (1415) 置, 属安府。 治所在今越南中部义静省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安府: 茶笼城 “在府北。 宣德初, 黎利作乱,自老挝还宁化州, 官军与

  • 三卫

    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设朵颜、泰宁、福余三卫于兀良哈之地,通称兀良哈三卫或朵颜三卫。简称三卫。其牧地在今内蒙古东北部洮儿河、绰儿河下游和黑龙江西部嫩江下游一带。宣德、正统间逐渐南徙,其后遂定牧于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