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邑镇
即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阳邑镇。隋为阳邑县治。
在河北省武安市西部。面积107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邑,人口 6870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置阳邑县于此,以处南洺河北岸得名。大业初废为镇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煤窑及砖瓦、选矿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为市西农贸中心。邯长铁路、309国道及武列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东魏石刻北丛井造像碑。
即今河北武安县西六十里阳邑镇。隋为阳邑县治。
在河北省武安市西部。面积107平方千米。人口4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阳邑,人口 6870。隋开皇十年(590年)置阳邑县于此,以处南洺河北岸得名。大业初废为镇。1953年设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改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棉花。有煤窑及砖瓦、选矿、食品加工等厂。为市西农贸中心。邯长铁路、309国道及武列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东魏石刻北丛井造像碑。
①即清乾隆六年(1741)所置苏松太道,因驻上海县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,通称上海道。②1914年1月置,驻上海县(今上海市南市区旧城内),同年6月改为沪海道。(1)苏松太道移驻上海县后的通称。(2
在今湖北武穴市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黄州府》: 徐平章城 “在广济县西。《县志》: 元末,县人徐兴举贤良,官平章,筑城县西,督兵御红巾”。元末徐兴筑,在今湖北省武穴市西北。属广济县。
①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宁武府》: 骆驼山 “在偏关县东北七十里。相传明李文忠北征,尝憇兵于此”。②亦名鞍子山。即今内蒙古太仆寺旗东北滦河西之骆驼山。《明太祖实录》: 洪武三年 (1370)
在今江苏吴县东南十里赤门湾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4苏州府长洲县:灭渡桥,“自昔浮渡处,元大德中,有僧建桥于此,曰灭渡。明初,俞通海攻姑苏,败张士诚兵于灭渡桥”。即此。
在今浙江义乌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义乌县: 杳岭在 “县南九十里……一名丰岭,石路崎岖,此为径道”。
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上源之一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皮被河城“皮被河出回纥北,东南经羽厥,入胪朐河,沿河董城北,东流合沱漉河,入于海”。
在今广东和平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定南县:岑冈在“县(治今老城镇)西二十五里,与龙南及广东和平县接境”。《清一统志·赣州府一》:岑冈“在定南厅西南,隔溪二十里,与广东和平县接界。旧为贼大薮,明
即今湖南凤凰县东北五十六里竿子坪。明置筸子坪长官司于此。清严如熤 《苗疆险要考》谓 “峰峦环绕,溪流映带,地势颇为平衍,明置土司守其地。为三磴坡、火麻塘、白羊洞各苗寨总路,与乾州镇溪所俱为扼要之地,镇
①唐贞观元年 (627) 置,为全国十道之一。辖境相当今广东、广西、海南三省区、云南南盘江以南及越南北部地区。开元二十一年 (733) 置岭南道采访处置使,治所在广州 (今广东广州市)。为十五道之一。
亦名石城山。在今四川仁寿县北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0隆州:石城山“在仁寿县。一名石矩山。其山有石壁似城,因名。绝顶望见峨眉。有平等寺、西峨寺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仁寿县:石矩山在“县东北八里。亦名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