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胡城
亦名阳壶。即春秋晋瓠丘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南五里东滩村。《魏书·裴庆孙传》:正光末,汾州胡反,庆孙率兵“深入二百余里,至阳胡城。朝廷以此地被山带河,襟要之所,肃宗末,遂立邵郡”。
又称阳壶城。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。其地被山带河,为襟要之所。北魏孝明帝正光末,汾州群胡聚党作逆,诏裴庆孙讨之,庆孙入至阳胡城,即此。肃宗末,立邵郡。
亦名阳壶。即春秋晋瓠丘。在今山西垣曲县东南古城镇南五里东滩村。《魏书·裴庆孙传》:正光末,汾州胡反,庆孙率兵“深入二百余里,至阳胡城。朝廷以此地被山带河,襟要之所,肃宗末,遂立邵郡”。
又称阳壶城。在今山西省垣曲县东南。其地被山带河,为襟要之所。北魏孝明帝正光末,汾州群胡聚党作逆,诏裴庆孙讨之,庆孙入至阳胡城,即此。肃宗末,立邵郡。
①即西陵峡口。在今湖北宜昌县西二十五里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,孙权得荆州,以陆逊为右护军、镇西将军,陆逊 “还屯夷陵,守峡口以备蜀”。②在今宁夏青铜峡市南黄河东。《方
指今广西柳江支流洛清江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7永福县:永福水“在县西南。《志》云:县西南城下有金山潭……永福水由此分流,曲折群川中,夺流而西南,出入柳州府洛容县境,为雒清江之上源”。
在今湖北房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9房县“汤池关”条下:“又有马栏关,在县东三十五里。”
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改苏州置,属四川都司。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。二十五年(1392)升为军民指挥使司。次年改为宁番卫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北。二十七年改为宁番卫。
北周武成二年 (560) 改东雍州置,治所在龙头城 (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二十八里),武帝移治柏壁城 (今新绛县西南二十里柏壁村),建德六年(577) 又移治玉壁城 (今稷山县西南十二里汾河南岸)。辖境相
在今海南省澄迈县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琼州府澄迈县:“西北有澄迈巡检司,治石都。”
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郦县置,属邓州。治所在今河南内乡县北十里郦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因县界内菊水为名。” 大业初属南阳郡。唐初废。开元二十四年 (736) 复置,移治今内乡县北六十里。五代周
在今湖北仙桃市西南沔城镇东北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沔阳州:汉津驿在“州城东北一里。驿前有江北渡,东接汉阳,西接潜江、景陵,为一州之津要”。
亦作梁城郡。北魏置,属恒州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岱海北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盐池(今岱海) “池北七里即凉城郡治。池西有旧城,俗谓之凉城也,郡取名焉”。北魏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岱海北。辖
①一名三十六水。在今湖北蕲春县东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47蕲州: 三十六水 “亦名高溪,在州东北,出白岩山,南入蕲河”。②在今贵州黄平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兴隆卫: 高溪 “在卫西南。旁有高溪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