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湖
故址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五十里,与无锡市分界处。《寰宇记》卷92无锡县:阳湖“在晋陵、无锡两县界。在州东六十四里,东南入太湖,二县中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阳湖“以近阳山而名。湖东西八里,南北三十二里,其北通茭饶、临津二湖,共为三湖。刘宋元嘉中修湖堰,得良畴数百顷,今湖亦湮塞”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分武进县置阳湖县,以此名。
即“阳胡”。
故址在今江苏武进县东南五十里,与无锡市分界处。《寰宇记》卷92无锡县:阳湖“在晋陵、无锡两县界。在州东六十四里,东南入太湖,二县中分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阳湖“以近阳山而名。湖东西八里,南北三十二里,其北通茭饶、临津二湖,共为三湖。刘宋元嘉中修湖堰,得良畴数百顷,今湖亦湮塞”。清雍正二年(1724)分武进县置阳湖县,以此名。
即“阳胡”。
即今江苏六合县北马家集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六合县图:北有马集。民国《江苏六十一县志》六合县:“马家集在北,接安徽天长县界。”
亦名四岩山、崇灵山。在今四川资中县城东北隅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7资州: 重龙山 “在州南二里。 崒盘屈, 隐若龙转, 飞鹫龙山, 亭阁之胜及诸梵列跨其上,江山城市历历
一名清。春秋晋地,在今山西稷山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三十一年 (前629),“秋,晋蒐于清原,作五军以御狄”。又,成公十八年 (前573),晋栾书、中行偃 “使荀罃、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,生十四年
即今江苏灌云市北板浦镇。明万历 《淮安府志》 卷3海州: 板浦场盐课司 “去治东南门十里”。
1912年废滁州置,属安徽淮泗道。治所即今安徽滁州市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82年撤销,改为滁州市。旧县名。1912年由滁州改置,治今安徽省滁州市滁城。1982年撤销,改设滁州市(县级)。
明置,治所在今贵州丹寨县东北二十里夭坝司。清康熙五十年(1711)废。
在今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九十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邑梅洞长官司: 鼎柱山 “在司西北五里。三山齐耸,屹如鼎峙”。
唐太和中建,在今四川荥经县西。《新唐书·李德裕传》: “作御侮城,以控荣经犄角之势。”
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置,属湖南省。治所在今湖南南县东南二十里乌嘴。光绪二十三年 (1897) 迁治九都 (今南县治)。1913年改为南县。
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柳城县: “西有洛好镇巡检司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