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新县

阳新县

①三国吴置,属武昌郡。治所在今湖北阳新县西南六十里。隋开皇九年(598)改为富川县。

②1914年改兴国县置,属湖北江汉道。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东南部、长江南岸,南邻江西省。属黄石市。面积 2767 平方千米。人口98.4万。辖15镇、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兴国镇。汉置下雉县,属江夏郡。三国吴析鄂县置阳新县(治今县西南阳新),与下雉县同属武昌郡。西晋下雉并入阳新。南朝陈分阳新置永兴县,治今阳新县址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阳新县为富川县,属江夏郡;十八年富川县并入永兴县。北宋太平兴国二年(977年)于永兴县置永兴军;三年改兴国军,属江南西路。元为兴国路,属江西行省,后属湖广行省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改兴国府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降府为州,省县入州,属武昌府。清为兴国州。1912年改州为县,1914年复名阳新,治今址,属江汉道。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大冶专区,1952年属黄冈专区,1965年属咸宁专区,1970年属咸宁地区,1996年划归黄石市。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。地处幕阜低山丘陵向长江冲积平原过渡带。河湖密集,东北有长江,中部有富水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油料作物、花生、玉米等,盛产苎麻。为全国柑橘重点县和湖北省商品鱼养殖基地。有机械、炼铝、化肥、电子、建材、采矿等厂矿。是全国主要产铜基地之一。长江和富水通航。武九铁路和106、316国道,浮界、横沿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半壁山古战场、文峰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蓼州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治所在霍邱县 (今安徽霍邱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霍邱县地。七年(624) 废。

  • 托什干河

    一作托什罕河。即阿克苏河西源。在今新疆阿哈奇、乌什县北,东南流至阿克苏市南名阿克苏河。《清一统志·乌什》:托什干河“在乌什西。源出乌成库什岭,东流四百里许经乌什城北分支流南出为托噶尔玛河,又东会呼木阿

  • 麻亭岭

    在今陕西永寿县西北。漠谷水所出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广德二年 (764),“仆固怀恩与回纥、吐蕃进逼奉天,……子仪使裨将李怀光等将五千骑追虏,至麻亭而还”。即此。

  • 武德军

    五代方镇名。前蜀置,治所在梓州 (今四川三台县)。北宋初废。五代方镇名。五代梁开平二年至乾化二年(908—912)间前蜀改剑南东川节镇为天贞军,乾化二年前蜀又改为武德军。治梓州(今四川三台县)。北宋初

  • 奇村隘

    在今广西龙州县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太平府》 “武德隘” 条: 奇村隘 “与越南交界,有兵防守”。

  • 抱犊固

    又作抱犊崮。即今山东枣庄市东北境之抱犊山。《南齐书·崔祖思传》: 建元三年(481),“淮北义民桓磊磈于抱犊固与虏战,大破之”。

  • 临松山

    在今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东南马蹄乡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67: 西晋永嘉四年 (310),“张掖临松山有石如张掖字,掖字渐磨灭,粗可识,而张字分明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152张掖县: “临松山,一名青松

  • 武湖

    一名黄汉湖。在今湖北黄陂县东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 称为武口水。《元和志》 卷27黄陂县:武湖 “在县南四十九里。黄祖阅武习战之所”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 岁己未 (1259),南伐,“登香炉山,俯瞰大江

  • 色拉山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北十里。清乾隆《卫藏通志》卷3:“唐古忒(藏)谓金曰色, 其山产金,故名。”另一说色拉意为野玫瑰园或冰雹。上有色拉寺。

  • 三赕

    又称样渠头甸。宋大理置,属善巨郡。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)改通安州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丽江市。属善巨郡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改为通安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