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平县

阳平县
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即今山东莘县。东汉为侯国。三国魏属阳平郡。西晋永嘉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)复置,北齐改为乐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)复改阳平县,八年(588)改为清邑县。

②南朝宋置,属鲁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北羊庄。北齐省。

③南朝宋侨置,属阳平郡。治所在今江苏铜山县境。北魏属南阳平郡。后废。

④南朝宋改洋平县置,属桂林郡。治所当在今广西东北部融江、龙江下游及红水河下游一带。后废。

⑤北魏置,属江夏郡。治所即今河南泌阳县。隋开皇七年(587)改为饶良县。

⑥1935年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由宁强县析置,治阳平关(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镇)。同年3月废。


(1)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莘县。属东郡。东汉改为侯国,后复为县。西晋永嘉后废。北魏太和二十一年(497年)复置。北齐改为乐平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复名阳平县,属魏州。开皇八年改为清邑县。(2)南朝宋置,治今山东省滕州市西。属徐州。北齐废。(3)北魏改比阳县置,治今河南省泌阳县。为东荆州治。隋开皇七年改名饶良县。(2)旧县名。川陕苏区设。1935年由陕西省宁羌县阳平关地区析置。治今宁强县阳平关。县因以为名。同年3月红军北上后撤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东关镇

    在今福建松溪县南四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东关镇,“元皇庆中置东关寨,在瑞应场。明洪武二年改置巡司,在县东关里仰屯。永乐中迁于马鞍岭,嘉靖八年迁于铁岭,万历中又迁于峡桥,即今治也”。(1)在山西

  • 汉伯渠堡

    亦名汉伯堡。明嘉靖六年(1527)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吴忠市南马莲渠乡汉伯堡(汉北堡)。清同治间, 为回民义军据点之一。

  • 补陀罗寺

    即今云南昆明市圆通寺。唐南诏时建。李源道《创修圆通寺记》:“往昔蒙氏窃有此土,……即岩而寺,曰补陀罗。”

  • 南赕

    元至元十五年 (1278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云南盈江县北四十四里勐弄。明初废。元时置,治今云南省盈江县北。明初废。

  • 猫儿峪堡

    明嘉靖中筑,属开平卫。即今河北赤城县北五十里猫峪乡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8万全都司开平卫: 猫儿峪堡 “东北控大川,当清泉口之冲。正统以前敌往往由此长驱,北困独石,南陷云州,此堡设而东栅口恃此障蔽,兵氛

  • 斗蒲村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元丰四年(1081),讨乞弟,“(林)广遂破乐共城,至斗蒲村”。

  • 溧阳县

    秦置,属鄣郡。治所在今江苏溧阳市西北五十里旧县乡。《元和志》 卷28宣州溧阳县: 以在溧水之阳为名。汉属丹阳郡。东汉移治今高淳县东固城镇。三国吴废。西晋太康元年 (280) 复置。隋开皇十八年 (59

  • 陆口

    又作蒲圻口、蒲矶口、陆溪口。即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四十八里陆溪镇。东汉末及三国时为军事要地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吴主传》:东汉建安十九年(214),孙权与刘备争荆州,“权住陆口,为诸军节度”。即此。清末移石头

  • 沉犀城

    在今四川犍为县东南十八里。《元和志》卷31犍为县:沉犀故城“在县东南三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犍为县:沉犀城,“《志》云:后周保定初置沉犀郡治此,隋开皇初废。或曰即故犍为县故治”。

  • 密神山

    在今山东蓬莱市南十里。元于钦 《齐乘》 卷1 “九目山” 条有 “密神” 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蓬莱县: 密神山,“贵溪出其东麓,一名密水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