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阳城

阳城

①传说为夏都。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告城镇附近。《孟子·万章上》:“禹避舜之子于阳城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颍川郡阳翟县注引《世本》称:“禹都阳城。”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注引《汲冢书》亦称:“禹都阳城。”《史记·夏本纪》:“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。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。禹于是遂即天子位,南面朝天下,国号曰夏后。”

②即春秋时阳或阳樊。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湨水又东南径阳城东,与南源合,水出阳城南溪。阳亦樊也。一曰阳樊。”

③战国楚地。在今安徽界首市境(一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楚悼王时为阳城君封邑。《吕氏春秋·上德》:“墨子钜子孟胜,善荆之阳城君, 阳城君令守于国。”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涉为阳城人。即此。

④即今河北清苑县西南四十里阳城镇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中山国蒲阴县:“有阳城。”《水经·滱水注》:博水“东径阳城县,散为泽渚,……世谓之阳城淀也。阳城县故城近在西北,故陂得其名焉。……今城在(蒲阳)县东南三十里”。五代营垒之地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晋开运二年(945),“晋军至阳城。庚申,契丹大至,晋军与战,逐北十余里,契丹逾白沟而去”。


(1)古都名。相传为夏禹都城。在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告城镇。《世本》:“夏禹都阳城,避商均也。”(2)古邑名。(1)战国齐邑,后入于燕,复入于赵。在今河北省清苑县西南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:悼襄王九年(前236年),“赵攻燕,取貍、阳城”。即此。(2)战国楚邑。在今安徽省界首市境(一说在今河南商水县西南)。楚悼王时为阳城君封邑。《吕氏春秋·上德》:“墨者钜子孟胜,善荆之阳城君,阳城君令守于国。”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为阳城人,当即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普安堡

    明正统十二年 (1447) 置,属叠溪千户所。在今四川茂县西北一百五十里太平乡南普安。《明史·四川土司传》: “万历十九年,威、茂诸番作乱,攻破新桥,乘势围普安等堡。” 即此。约在今四川省平武、松潘县

  • 安堂村

    即今广东中山市西南大涌镇(安堂)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香山县西南有安堂。

  • 护时犍国

    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遏蜜城(今阿富汗喀布尔西北席巴尔甘南)。龙朔初置奇沙州都督府于此。西域古国名。又作胡实犍国。(《大唐西域记》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作护时犍国。国都在遏密城(今阿富汗北境希巴尔甘南)。

  • 塔塔玛山

    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(库页岛) 东海岸北部。清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9: 塔他玛山 “在库页岛,距吉林城东北四千四百五十里”。塔塔玛河发源于此。

  • 弋阳隘

    在今江西黎川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6建昌府新城县:弋阳隘在“县西六十里。与南丰县接界,今为弋阳铺”。

  • 亚东

    今西藏亚东县,为藏印度交通要隘。清光绪十九年(1893)中英《藏印度续约》规定亚东开为商埠。二十年(1894)置亚东关。1960年与帕里宗合并设亚东县。

  • 衍州

    ①唐末置,治所在定平县 (今甘肃宁县南六十里政平乡)。五代周显德五年 (958) 废。②辽置,治所在宜丰县 (今辽宁辽阳市东南安平街道办事处)。辖境相当今辽宁辽阳市东南、鞍山市以东一带。金皇统三年 (

  • 野尔浑河

    又作夜勒浑河。即今黑龙江省密山市东北裴德河。源出市西北完达山,东南流折而东北入穆棱河。清齐召南 《水道提纲》 卷25: 穆棱河会巴彦河,“又东北百余里,有夜勒浑河西北自查库兰岭东南流,合西来哈而哈山之

  • 栖凤山

    在今湖北宣恩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2木册长官司: 栖凤山在 “司北十五里”。

  • 端坐山

    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0全茗州,端坐山 “在州 (治今全茗镇) 治南。以形似名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