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闽侯县

闽侯县

1913年3月由闽县、侯官两县合并置,取两县首字为名。为福建省会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其后为闽海道治。1928年直属福建省。1944年改名林森县。1933年11 月,国民党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在福州城内成立 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”。


(侯hòu) 在福建省东部、闽江下游。属福州市。面积2133平方千米。人口60.7万。辖9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甘蔗镇。西汉为冶县地。东汉末年改冶县置侯官县,治今福州市,属会稽郡。三国吴永安三年(260年)改属建安郡。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置原丰县,为晋安郡治。南朝陈废原丰县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侯官县为原丰县,属泉州;十二年改闽县。大业初为闽州治,三年(607年)为建安郡治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析闽县置侯官县,县治设在州城西北30里处(今上街乡侯官村),属泉州(治今福州);八年侯官县并入闽县。长安二年(702年)析闽县复置侯官县。景云二年(711年)属闽州;开元十三年(725年)属福州。贞元五年(789年)侯官县治迁入州城。元和三年(808年)并入闽县,五年复置侯官县。五代闽龙启元年(933年)闽县改名长乐县,侯官县改名闽兴县,为长乐府属下二县;两年后均复原名。五代汉乾祐元年(948年)为福州治。宋仍为福州治。元为福州路治。明、清为福州府治。1913年废府,闽县、侯官二县合并为闽侯县。取二县首字为名。县治所设府里(今福州市新民路),属东路道(1914年改称闽海道)。1928年废道直属省。1933年又分为闽县、侯官二县。1934年复合并。1943年改名林森县。1947年省治由福州城区迁往西涧,继迁洪塘。1949年又迁西涧,同年9月县治迁义序,属第四专区。1950年复名闽侯县,县治迁尚干,属闽侯专区。1953年县治迁螺洲。1956年直属福建省。1958年属福州市。1959年属闽侯专区。1970年县治迁甘蔗镇至今。1971年属莆田地区。1973年复属福州市。地处闽东山地中部偏北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甘薯等。盛产茉莉花、茶叶、蚕茧。水果有橄榄、梨。为省福橘生产基地之一。淡水养殖鳗鱼、凤尾鱼、银鱼。矿产有钨、明矾石、高岭土、石灰石。工业有机械、食品等和草编竹编等手工业。福分(诏安)、福花、福三、福五等公路经此。纪念地有林祥谦陵园。名胜古迹有雪峰寺、李纲墓及庄边山、昙石山、黄土仓等文化遗址。为陈襄、林祥谦、林森故里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黄老门镇

    又名王道门市。即今江西九江县西南黄老门乡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3: 德化县西南有黄老门。

  • 钟 (鍾) 城

    ①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北境。《后汉书·耿弇传》: 建武五年 (29),“诏弇进讨张步……张步闻之,乃使其大将车费邑军历下,又分兵屯祝阿。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弇。弇度河,先击祝阿。自旦攻城,未中而拔之。

  • 荣溪

    亦名荣川水。即今四川荣县、自贡、富顺等市县境之荣县河 (釜溪河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富顺县: 荣溪 “在县西二十里。发源成都府仁寿县,过嘉定州荣县,合金川,入于蜀江”。

  • 巴燕县

    1928年改巴戎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即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。1931年改为化隆县。旧县名。1928年由巴戎县改名,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驻地巴燕镇。巴燕,蒙古语意为“富饶”。原属甘肃省,1928年改

  • 钦州府

    明洪武二年 (1369) 改钦州路置,属广东行中书省。治所在安远县 (今广西钦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钦州、防城港二市及灵山县等地。洪武七年(1374) 降为钦州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改钦州路置,治

  • 竺邑县

    西晋改竹邑侯国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安徽宿州市北二十里老符离集。后废。

  • 虖池河

    即滹沱河。在今山西、河北二省境内。《周礼·职方》: “正北曰并州,其川虖池。” 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河间国乐城县: “虖池别水首受虖池河,东至东光入虖池河。” 即此。

  • 延庆宫

    即常道观。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青城山。隋时建。

  • 阿撒忽秃岭

    今蒙古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北部,杭爱山支脉。《元史·伯颜传》:至元二十九年(1292)秋,“宗王明理铁木儿挟海都以叛,诏伯颜讨之,相值于阿撒忽秃岭”。

  • 范夫人城

    在今蒙古国南戈壁省古尔班赛汗山西部哈尔戛音达坂北。《汉书· 匈奴传》: 征和三年(前90) 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,与匈奴战于夫羊句山峡,“汉军乘胜追北,至范夫人城”。应劭注谓“本汉将筑此城,将亡,其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