锅顶山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。清光绪 《昌平州志》 卷5: “城西六十里禾子涧,俗称锅顶山。” 今禾子涧东有锅顶山。
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。清光绪 《昌平州志》 卷5: “城西六十里禾子涧,俗称锅顶山。” 今禾子涧东有锅顶山。
清康熙三年(1664)郑成功子郑经升万年县置,属东宁省。治所在二赞行(今台湾省台南县南仁德乡二行村)。康熙二十二年(1683)废。清康熙三年(1664年)台湾郑经升万年县置,治兴隆里(今台湾高雄市北旧
即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南恭门乡。清乾隆 《清水县志》 舆地全图: 东北有恭门镇。集镇名。在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东部、樊河上游西岸。恭门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2500。战国秦昭王时大将白起在镇东麻山
即今吉林东丰县北一百十里那丹伯镇。清光绪《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》海龙厅图:西北有那丹伯台。“那丹伯”,满语意为七个湾子。
即今西藏日喀则市。为后藏首府。班禅喇嘛驻此。本名日喀则,以班禅所居名札什伦布寺,故亦名札什伦布。见“日喀则城”。
东汉改都梁侯国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在今湖南武冈县东七里桥。三国吴宝鼎元年 (266) 改为武冈县。西晋复置都梁县,属邵陵郡。移治今湖南隆回县。隋废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湖南省武冈市东北。以县西都梁山得名
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,为虞山高峰之一。峰下有瓶隐庐,为清季翁同龢退隐之处。
东魏置,治所在乡县 (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)。后改丰州。东魏置,治乡县(即今山西武乡县东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、榆社、左权等县地。寻改为丰州。
今四川丰都县东北名山上之天子殿(阎王殿)。南宋范成大《吴船录》卷下:“(酆都)县三里有平都山仙都道观。本朝更名景德。冒大暑往游,阪道数折,乃至峰顶。碑牒所传,前汉王方平、后汉阴长生皆在此山得道仙去。有
在今江西新干县东南六十里城山乡。南宋绍兴中置巡司于此,属新淦县。寻废。明洪武初复置,设巡司,万历中移建县东之蓝桥。崇祯中复还旧所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作枉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作柸山。
明嘉靖三年 (1524) 置,属潮州府。治所即今广东惠来县。《清一统志·潮州府》 “惠来都”条: 惠来县 “治惠来都,因以名县”。民国初属广东潮循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在广东省东南沿海。属揭阳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