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铜鼓岭

铜鼓岭

①在今广西荔浦县东四十五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荔浦县: “东有铜鼓岭,一名火焰山。”

②在今广西贵港市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贵县: 铜鼓岭 “平地突起,层冈环列,可以避寇”。


在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。主峰海拔402米。绵延起伏长达20余千米,西连内陆,东临南海,北眺宝陵港,是海南省之最东角。相传东汉建武十八年(42年)伏波将军马援挥师渡海,在此登岸设营,班师回朝时,遗下铜鼓,后人掘得,因名铜鼓岭。一说山中岩石,击之声若铜鼓,故名。山顶有一巨石,高3米,重约20吨,状如杧果,上圆下尖,立于斧型灯座式岭岩上,以手推之,岿然不动,海风轻拂,则微微晃动,石身刻“风动石”三大字。山上还有承天湖、尼姑洞、和尚园、猴岭窑、伏波窑、鹰岩等景点。山中还有温泉,水温高达70℃,低亦30℃左右。重峦叠翠,怪石峥嵘,古今文人有诗文赞曰“雄宏直比蜃楼峻”、“天下奇观萃此中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善化山

    在今河南浚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卫辉府一》: 善化山 “高六十余丈,周三十里。旧名枉人山”。

  • 和林路

    元大德十一年 (1307) 改和林宣慰司都元帅府置,治所在和林城 (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东岸哈拉和林)。辖境相当今蒙古国杭爱山以东,克鲁伦河上游流域以西各省区。皇庆六年 (1312) 改为和宁路。元大德十

  • 延乡

    即今河南封丘县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济渎又东径封丘县北,南燕县之延乡也。”《陈留风俗传》曰:“高祖与项氏战,危于延乡,有翟母免其难。故以延乡为封丘县,封翟母。”

  • 马迹山

    ①即今江苏无锡市西南,太湖北岸之马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6常州:马迹山“在州东太湖中,岩壁间有马迹隐然,世传秦王游幸,马所践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武进县:马迹山“其西麓地名西青,石壁屹立,下有马迹,

  • 大安溪

    ①即今四川铜梁县北之关溅河(安居河)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59合州:大安溪“在铜梁县北二十余里,溪深多鲤,金鳞赤尾”。民国《铜梁县志》卷2:大安溪“一名关溅溪,又曰安居溪。孟知祥王蜀时,改名禁溪。为涪江经

  • 巨河镇

    在今河北高碑店市东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城县:“西南有巨河镇巡司。”

  • 大境门

    在今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。明洪武元年(1368)徐达建,为明长城一关隘。清筑城楼,为扼守京都之北门。口外丛山夹谷,形势险要。也是连接边塞与内地交通要道,为汉、蒙商贸集散地。

  • 虎丘山

    又名海涌山、武丘山。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七里。《越绝书·吴地传》: “阖闾冢,在阊门外,名虎丘。……筑三日而白虎踞上,故号为虎丘。”《吴地记》: “虎丘山,避唐太祖讳改为武丘。” 《南史·何求传》: “

  • 龙冈

    ①又名卧龙山。蒙古语名巴罕呼喇呼山。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四十里上都河北兆奈曼苏默古城(上都故城)北。《元史·刘秉忠传》:宪宗五年(1255),“帝(忽必烈)命秉忠相地于桓州东、滦水北,建城郭于龙冈,三

  • 上柏镇

    即今浙江德清县南十八里上柏镇。明嘉靖《武康县志》卷3:“上柏埠在县南一十八里、柏山之上游,故名。”民国时曾为湘溪镇,后废。在浙江省德清县西南部,南邻杭州市余杭区。面积86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