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盘山
①在今福建政和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政和县 “筹坑山” 条内: “铜盘山在县东三十里。高数千仞,为邑境之望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铜盘山 “在政和县东三十里。高插天际,非攀萝扪葛不可上。七星溪水出此”。
②在今湖南慈利县东四十里。铜盘水所出,下注为滩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8慈利县: 铜盘滩,“《郡国志》 云,连钱、铜盘、石马,此澧阳之滩险也”。
①在今福建政和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政和县 “筹坑山” 条内: “铜盘山在县东三十里。高数千仞,为邑境之望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建宁府》: 铜盘山 “在政和县东三十里。高插天际,非攀萝扪葛不可上。七星溪水出此”。
②在今湖南慈利县东四十里。铜盘水所出,下注为滩。宋本 《寰宇记》 卷118慈利县: 铜盘滩,“《郡国志》 云,连钱、铜盘、石马,此澧阳之滩险也”。
即今广东仁化县北恩村。明置巡司于此。后迁巡司于城口镇。
亦称凌城庙。即今江苏睢宁县东南凌城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睢宁县东南有 “凌城庙圩”。
或作狄城。在今安徽寿县东南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 “肥水又北径荻城东。” 《梁书·武帝纪》:普通五年 (524) 十月 “辛卯,裴邃破狄城”。又称狄丘城。在今安徽省寿县东南。北魏时李神为陈留太守,领狄丘
在今山东聊城市东北二十五里。《寰宇记》卷54聊城县: 博固城,“ 《隋图经》 云,或谓之布鼓城,即石勒时筑,在大河之曲”。
即今四川宣汉县东北普光乡。清光绪《东乡县志》 卷1: 普光寺场 “去县治一百里”。
东魏武定六年 (548) 改宁陵县置,属下蔡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。后废。
①即善阐城。今云南昆明市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卷1称 “鄯阐柘东城”。向达注: “柘东即今昆明,筑于南诏阁罗凤之子凤伽异时,为六节度之一,后又称善阐府,亦作鄯阐。”②公元9世纪中叶,南诏王以柘东城改名,后
北宋开宝五年(972)降平氏县置,属泌阳县。即今河南桐柏县西北七十里平氏镇。在河南省桐柏县西部。面积48.6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平氏,人口 8550。西汉为平氏县治,北宋开宝五年(97
在今贵州铜仁市东四十里锦江南岸六龙山半。洞口西向,高30— 50米,最高处95米, 已探明长度1400米。洞分上、下二层, 由七个大厅、一个天厅和暗河组成。其中一巨型石笋如九龙盘绕。九龙洞之名盖出于此
即石牛道。古代陕西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间的主要交通路线。自今陕西勉县西南行入蜀,经广元市而至剑阁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6四川: “石牛道亦名金牛道。”即“石牛道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