钟 (鍾) 离郡
东晋安帝时分淮南郡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燕县 (北齐改为钟离县,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南朝宋泰始以后为徐州治。南齐属北徐州治。东魏属楚州治。北齐、北周为西楚州治。陈废。隋开皇二年 (582) 改为濠州,大业初复为钟离郡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、蚌埠、定远、明光等市县地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为濠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钟离郡,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为濠州。
东晋安帝时分淮南郡置,属南兖州。治所在燕县 (北齐改为钟离县,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东)。南朝宋泰始以后为徐州治。南齐属北徐州治。东魏属楚州治。北齐、北周为西楚州治。陈废。隋开皇二年 (582) 改为濠州,大业初复为钟离郡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、蚌埠、定远、明光等市县地。唐武德三年 (620) 改为濠州。天宝元年 (742) 复为钟离郡,乾元元年 (758) 又改为濠州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新城县置,属伊州。治所在今河南伊川县西南古城村。大业初属河南郡。唐属洛州。北宋熙宁三年(1070)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新城县置,治今河南省伊川县西南。以伊阙山
即今云南江川县东北星云湖。唐代称量水川大池。唐樊绰 《蛮书》 卷2: “量水川在滇池南两日程,汉旧黎州也。川中有大池,其水东泄,流处出一石窦中,水流甚广,石窦甚狭。土蛮云: 忽窦空,则百姓忧溺。”即今
隋大业二年(603)改大渡戍置,属嶲州。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大渡河南岸。唐武德元年(618)改置阳山县。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西部、直湖港和新渎桥港两岸。面积9平方千米。人口 8000。镇人民政府驻阳山,
西汉元鼎六年 (前111) 徙国内属置,属沈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东南二十五里始阳镇。后属蜀郡。东汉延光元年 (122) 属蜀郡属国都尉。三国蜀汉属汉嘉郡。西晋改为徙阳县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四川省
①指今汉水在今湖北丹江口市以下之河段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三年 (前529),“ (楚) 王沿夏,将欲入鄢”。杜注: “夏,汉别名。顺流为沿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79襄阳府襄阳县: 汉江 “其在府境者,
①明洪武六年(1373)改泸山巡司置,属雅州。治所即今四川芦山县。明郭子章《郡县释名》四川卷下:卢山县“以境内卢山为名也。山在城东,又名卢奴山,以其周匝皆大山,此山在内独小也。字本作卢,后人加草,因山
今广西桂平县东北五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0浔州:大隍水“在桂平县。源出象州武仙县界”。《清一统志·浔州府》:大隍水“源出武宣县界,东流合浔江”。
即今云南剑川县东南剑湖。元代以来称剑川湖。明 《寰宇通志》 卷113: 剑川湖 “在剑川州西北七十里,顶有泉,池宽半亩,下注为此湖,距州之东,周围数十里,绕流罗鲁城,出大理府赵州境”。《清一统志·丽江
即今四川重庆市渝北区东北石船镇。清道光《江北厅志》卷2:石船场“去城一百四十里”。
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南溪县:“后周于废郡置南武戍。隋改为龙源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