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釜山

金釜山

在今四川蒲江县南八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5: 蒲江县有金釜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蒲江县: 金釜山 “下有盐井,亦以金釜为名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陉城

    又称陉庭、汾陉。在今山西曲沃县东北。《史记·白起传》:秦昭王四十三年(前264),“白起攻韩陉城,拔五城,斩首五万”。即此。又《韩世家》作“秦拔我陉城汾旁”,《范睢传》作“秦攻韩汾陉,拔之”。盖陉城在

  • 定辽右卫

    明洪武六年 (1373) 置,属辽东都司。治所在今辽宁辽阳市老城。嘉靖四十五年 (1566) 徙治今辽宁凤城市。后废。明洪武六年(1373年)置,治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。属辽东都司。嘉靖四十五年(156

  • 永乐城

    亦名银川城、银川砦。在今陕西米脂县西北马湖峪,为宋与西夏必争之地。《宋史·徐禧传》:元丰五年(1082),“延帅沈括欲尽城横山,瞰平夏,城永乐……遂城永乐,十四日而成”。并移银州治此。旋为西夏所陷。崇

  • 大福先寺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郊、瀍河乡唐寺门村内。始建于唐,故址在今寺东五里塔湾村西头俗称“唐寺崖”的地方。武则天曾为福先寺撰写过浮图碑文,著名画家吴道子曾在该寺作“地狱变相”壁画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)日本僧人

  • 偏关县

    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宁武府。治所即今山西偏关县。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。1928年直属山西省。在山西省西北部、黄河东岸、长城南侧,邻接内蒙古自治区。属忻州市。面积1685平方千米。人口11.1

  • 旱停县

    西魏置,属长湖郡。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。隋大业初废。

  • 蔚州城

    又名屈顿城。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平遥县: 蔚州城 “后魏末侨置蔚州,迁蔚州民居此。后周废。《城冢记》谓之屈顿城。昔汉武帝于汾隄侧屈曲为顿,后因汾水泛溢废坏。后魏于其地侨置蔚

  • 鄱阳县

    西汉以番阳县改名,属豫章郡。治所在今江西波 阳县东北古县渡镇。东汉建安十五年 (210) 孙权于此置鄱阳郡。三国吴赤 乌八年 (245)徙治吴芮故城 (今波阳县)。晋属鄱阳郡。南齐复为郡治,梁为吴州治

  • 巴山郡

    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)置,治所在巴山县(今江西乐安县东北公溪镇)。陈光大二年(568)移治今江西丰城县东南二十三里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南朝梁大同二年(536年)置,治巴山县(今江西崇仁县西南)

  • 长山口

    在今辽宁凌海市西南西长山子、南长山子一带。后金天聪五年(1631), 明军阵于长山口,皇太极督兵三万击之。即此。在今辽宁省凌海市西南西长山子、南长山子一带。后金天聪五年(1631年),明兵阵于长山口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