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堂县

金堂县

唐咸亨二年 (671) 析雒县、新都、金水三县地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西南毘河南岸。一说在今县南龙威乡新生村。《元和志》卷31金堂县: 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垂拱二年 (686) 属汉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属怀安军,嘉祐初因水患移治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(旧金堂县)。元属成都路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入新都县,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成都府。《明史·徐尚卿传》: 崇祯十年 (1637),李自成义军入蜀,攻 “陷金堂”。即此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 年迁治赵镇 (今金堂县)。


在四川省中部、沱江上游。属成都市。面积 1155.21 平方千米。人口84.4万。辖19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赵镇。以境内金堂山名县。东晋义熙末置金泉戍,西魏置金渊郡及金渊县,今县东南同兴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,改名金水县,属简州。咸亨二年(671年)析雒县、新都、金水三县置金堂县,治今赵镇,属汉州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北宋乾德五年(967年)置怀安军,治金水县;金堂县属之。嘉祐初金堂县治徙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。元初改军为怀州,废金水县入。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并州入金堂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省金堂入新都县;十三年复置,隶成都府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,县人民政府还驻今赵镇。1952年隶四川省绵阳专区。1953年改属温江专区,1968年属温江地区,1977年属成都市。1981年西部地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。地跨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。毗河、青白江、北河自西北入境,于县城东南汇合后称沱江,切龙泉山形成“沱江小三峡”,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等,并产广柑、红橘。有水电设备、化肥、水泥、食品等工业。成渝铁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云顶山、炮台山、三学寺、瑞光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河

    ①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石泉县:红河“源出县北二十里之五攒岭,两岸沙石皆红,因名”。②清代称礼社江蛮耗以下为红河。在今云南南部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文山县:“西南,红河,即礼社江下

  • 伊吾戍

    本伊吾城。北魏置戍,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。《魏书·高宗纪》:太安二年(456),“平西将军、渔阳公尉眷北击伊吾,克其城,大获而还”。又《高祖纪》:太和十二年(488),“蠕蠕伊吾戍主高羔子率众三千以城内

  • 王子山寨

    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六年(1233),孟珙大败金武仙于马蹬山,“复令壮士捣王子山寨,斩金将首而出,遂围马蹬,杀戮山积”。即此。在今河南省淅川县西南。《续资治通鉴》:南宋绍定六年

  • 紫柏坂

    在今陕西留坝县西北五十里,接凤县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134凤州梁泉县: “紫柏坂龙女山在县东八十七里。《周地图记》 云,其山两头高,状如龙形,故以为名。山多紫柏,故 《华阳国志》 云,梁泉县东北八十里有

  • 榆木岭关

    明置,属迁安县。为长城关口之一。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六十四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迁安县: 榆木岭关在 “县西北七十五里。有关城。其西接青山口。《边略》 云: 青山口东第一关也”。清于此设把总驻守。

  • 莨荡渠

    即狼汤渠。战国、秦汉间鸿沟。《通典》卷177州郡七引 《坤元录》: “ (汴渠) 一名莨荡渠,今名通济渠,首受黄河,《汉书》 有荥阳漕渠,如淳曰今砾溪口是也。自宋武北征之后,复加湮塞。” 故道自今河南

  • 真乡县

    隋开皇元年 (581) 改中乡县置,为真乡郡治。治所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。大业初属雕阴郡。唐属银州。北宋废。古县名。隋开皇元年(581年)改中乡县置,治今陕西省榆林市东北。属雕阴郡。北宋时废。

  • 怀归县

    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)置,属新城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中江县西北二十里。南朝梁属伍城郡。北周明帝时废入伍城县。古县名。南朝宋元嘉九年(432年)置,治今四川省中江县西北。齐属广汉郡。北周明帝初废。

  • ①先秦国名。亦名句吴、攻吴。姬姓。始祖是周太王之子太伯、仲雍。初居江南梅里(今江苏无锡市东南三十里),后迁都吴(今江苏苏州市)。至春秋后期,国力强盛,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一度攻破楚国,其子夫差又战胜

  • 都金县

    唐置,属都金羁縻州。治所在今越南河宣省咸安一带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