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堂县

金堂县

唐咸亨二年 (671) 析雒县、新都、金水三县地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金堂县西南毘河南岸。一说在今县南龙威乡新生村。《元和志》卷31金堂县: 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垂拱二年 (686) 属汉州。北宋乾德五年 (967) 属怀安军,嘉祐初因水患移治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(旧金堂县)。元属成都路。明洪武十年 (1377) 废入新都县,十三年 (1380) 复置,属成都府。《明史·徐尚卿传》: 崇祯十年 (1637),李自成义军入蜀,攻 “陷金堂”。即此。民国初属四川西川道。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 年迁治赵镇 (今金堂县)。


在四川省中部、沱江上游。属成都市。面积 1155.21 平方千米。人口84.4万。辖19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赵镇。以境内金堂山名县。东晋义熙末置金泉戍,西魏置金渊郡及金渊县,今县东南同兴场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,改名金水县,属简州。咸亨二年(671年)析雒县、新都、金水三县置金堂县,治今赵镇,属汉州。《元和郡县志》:“以县界连金堂山,故以为名。”北宋乾德五年(967年)置怀安军,治金水县;金堂县属之。嘉祐初金堂县治徙今成都市青白江区城厢镇。元初改军为怀州,废金水县入。至元二十年(1283年)并州入金堂县。明洪武十年(1377年)省金堂入新都县;十三年复置,隶成都府。1913年属川西道,1914年属西川道,1928年直属四川省。1950年属川西行署区绵阳专区,县人民政府还驻今赵镇。1952年隶四川省绵阳专区。1953年改属温江专区,1968年属温江地区,1977年属成都市。1981年西部地划归成都市青白江区。地跨成都平原与盆中丘陵。毗河、青白江、北河自西北入境,于县城东南汇合后称沱江,切龙泉山形成“沱江小三峡”,南流出境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有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等,并产广柑、红橘。有水电设备、化肥、水泥、食品等工业。成渝铁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云顶山、炮台山、三学寺、瑞光塔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红土堡

    在今山西右玉县北二十七里红土堡村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大同府:红土堡“嘉靖二十七年筑,万历二年增修。周一里有奇。堡西距右卫仅十五里,迤东则黄土、牛心、云阳诸堡也”。

  • 常山郡

    西汉文帝元年 (前179),为避文帝刘恒讳,改恒山郡为常山郡。治所在真定县 (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)。景帝五年 (前152) 改为国。武帝元鼎三年 (前114) 复改为郡。四年移治元氏县 (今河北元氏县

  • 罗波城

    明正统中土官岑瑛筑,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北四十里罗波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1武缘县: 罗波城 “中有罗波潭,因名”。

  • 富湾墟

    即今广东高明市北富湾镇。旧属高要县,清时有外委把总驻防。

  • 金溪墟

   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金溪圩。清设金利汛,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伊列河

    亦作伊丽河、亦列河、依列河、帝帝河。即今新疆西北部及哈萨克斯坦东北注入巴尔喀什湖之伊犁河。《汉书·陈汤传》:建昭三年(前36),汤与甘延寿出西域,也延寿谋曰:匈奴如得乌孙、大宛二国,“北击伊列,西取安

  • 巨鹿镇

    即今河北衡水市西南三十四里巨鹿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卷54衡水县图:西南有巨鹿镇。

  • 蓝滩汛

    亦作蓝河关、蓝河镇。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南大蓝河入汉江处之蓝滩村。隔汉江与陕西洵阳、白河二县为界。清有外委驻防。

  • 速邪乌燕然山

    今蒙古国西南部之杭爱山。《汉书·匈奴传》: 武帝时,贰师将军伐匈奴,北至郅居水 (今色楞格河),“贰师闻之,斩长史,引兵还至速邪乌燕然山”。注,师古曰: “速邪乌,地名也,燕然山在其中。”

  • 逢简堡

    在今广东顺德市西逢简村。《清 一统志·广州府》: 逢简堡 “在顺德县西四十四里,东滨锦鲤海。本朝设兵驻防,有上、下桥市集,商贾辐辏”。在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西逢简。清时设兵驻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