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城山

金城山

①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7石埭县: 金城山,“ 《志》 云: 在县西二里,势如罗郭,因名”。

②在今湖北咸宁市西北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 “陆水又屈而西北流,径其 (下隽) 县北,北对金城,吴将陆涣所屯也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12江夏县: 金城山“在县东南二百三十里。下有村,在金口水南。村人堰水成塘,以此为名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江夏县“赤壁山” 条下: 金城山 “吴将陆焕尝屯兵于此。《南迁录》 所云 ‘金城险固’ 者也”。

③在今湖北崇阳县东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武昌府一》: 金城山 “宋黄庭坚读书其上,黑池犹存”。

④在今湖南临武县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临武县 “舜峰山” 条下: 金城山 “山高广。旧时土人于上垒石为城以避寇”。

⑤在今湖南武冈县东南五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26武冈军: 金城山 “在武冈县界,是石真人所治之处,第六十八福地也”。

⑥在今湖南新宁县南十五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63宝庆府: 金城山“道书以为第六十八福地。石真人所治处”。

⑦又名金山。在今广东潮州市旧城内北部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00潮州: 金城山 “见 《九域志》。有韩木,韩退之所植也。不知名。土人以岁开花为登第之兆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潮州海阳县: 金山“一名金城山,东临恶溪,西瞰大湖,为一郡之胜”。

⑧在今四川城口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 ·太平厅》:金城山 “在厅东二百四十里。前江发源于此”。

⑨亦名隆城山、崇城山、金粟山。在今四川仪陇县城内北隅。《寰宇记》 卷139仪陇县: “县城原在金城山顶,四望悬绝,石壁高八十丈,周回五里,惟西南稍通人马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8仪陇县: 金城山“在县治北。众山环向,如雉堞然,石壁高八十丈,周回五里,惟西南有径可通。上有数石,如贮米囊,故亦名金粟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松平寨

    亦作松坪寨。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皇木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 松平寨在“司东南百八十里。安抚土舍马氏所居也。《九州志》:黎州石楼之地,多长松,不生杂木,即松坪寨矣。自炒米城抵松平寨,连接

  • 大淤尖

    即今江苏滨海县东北九十四里淤尖乡。旧属阜宁县。清光绪《淮安府志》卷首《阜宁县图》有大淤尖。村名。在江苏省滨海县东北部、废黄河口南岸、界滩淤公路终点站处。属滨海港镇。人口2200。相传清乾隆年间始有居民

  • 赵信城

    汉武帝时匈奴建,在匈奴北境郅居水之南,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南支流哈努依河中游。《汉书· 匈奴传》: 元朔六年 (前 123),汉将赵信(本匈奴人降汉者) 降匈奴,“教单于益北绝幕以诱疲汉兵”。《汉书·卫青

  • 铁骊县

    1931年改铁骊设治局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在铁山包 (今黑龙江省铁力市)。1956年改为铁力县。旧县名。1933年由铁骊设治局升设,治今黑龙江省铁力市铁力镇。1956年撤销,改设铁力市。

  • 涝峪口

    即今陕西户县西南涝峪乡。清光绪 《陕西全省舆地图》 鄠县图: 城西南有涝峪口。

  • 仁和场

    ①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乐温乡。清光绪《长寿县志》卷1:仁和场在“治北一百二十里”。②即今四川西充县西北仁和镇。清光绪《西充县志》卷2:仁和场在“治西四十里”。

  • 南票煤矿

    在今辽宁葫芦市北南票镇一带。清代开采时,因领取龙票3张均在朝阳县南,故名南三票。光绪间归京奉铁路局开采,以效益差而停办。

  • 峰高驿

    在今重庆市荣昌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9荣昌县: 峰高驿 “在治东,马驿也”。清设峰高铺。

  • 管界

    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4钦州: “管界巡司在州西百八十里。本名时休峒。永乐中改置巡司,嘉靖中没于交阯,寻复来归。”清雍正十二年 (1734) 移治龙门 (今钦州市南龙门港镇)。乾隆

  • 烂桥关

    明洪武二十三年 (1390) 建,在今贵州施秉县西南镇阳江西岸长坡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2镇远府镇远县: 烂桥关 “万历中,播酋杨应龙作乱,焚东坡、烂桥,楚黔路梗。即此”。在今贵州省镇远县西南镇阳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