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金华山

金华山

①即长山。在今浙江金华市北。《元和志》卷26婺州金华县: 金华山 “在县北二十里。赤松子得道处,出龙须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3金华县: 金华山 “山中诸溪汇流其下,两岩对峙,高数百仞,登其上则城郭聚落宛在目前”。

②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乐安县: 金华山 “在县西北三十里。形似覆瓢。或以其类婺女金华而名”。

③在今四川达川市西北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9达州: 金华山 “去通川县四十里。与石城山相接。杨晨诗: 吾州金华峙霄汉,上有兜率香飘帷”。

④在今四川射洪县西北四十里金华镇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54潼川府: 金华山 “在射洪县南 (北),有陈子昂读书台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1射洪县: 金华山 “县 (旧治在今金华镇) 北二里。上拂霄汉,下瞰涪江”。光绪 《射洪县志》 卷1: 金华山在 “县 (旧治在今金华镇) 北半里。其山贵重而华美,故名”。《杜甫诗》 云: “涪右众山内,金华紫崔嵬。” 陈子昂读书台尚存。

⑤在今云南剑川县西郊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7剑川州: 金华山在 “州治西一里。自西番界盘均山盘折而来,延亘二十余里。山顶常有紫色如金,故名”。现为著名名胜区。

⑥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83兴元府: 金华山 “在南郑县西南七十里,与巴山相接,其上峭峰特起,左右环绕,旁有数泉,合为一池”。


(1)古山名。在今四川省达县西北。北宋杨晨诗有“吾州金华峙霄汉,上有兜率香飘帷”之句。即此。(2)今山名。(1)在四川省射洪县涪江右岸。汉代原名烟墩岭,清末改今名。前山建有百尺桥、山门、灵官殿、拥翠楼等,后山建有玉虚阁、纯阳阁等。山上建筑均系清代重建,鳞次栉比,依山就势。过百尺桥,登337级石阶,到金华山观大门。山门由巨石卷拱,两旁石壁有“蔚蓝洞天”四大字,相传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手迹。山后玉虚阁内,有清末盐亭道人杨太虚的《蔚蓝胜景》回文诗碑,为狂草字体,龙蛇飞舞,倒顺成诗。山上古木森森,郁郁葱葱;山下河渠环绕,江深水碧。(2)在云南省剑川县金华镇西。海拔 2793 米。林木葱翠,寺宇林立,历代名人慕游者甚众,徐霞客两度登山,述文记游,并有云南辛亥革命元老李根源三处勒石题词。山腰有问天台、睡佛、石将军等古迹。石将军为一巨大浮雕石像,为佛教毘沙门天王像,系唐宋时期雕刻。山后有满贤林,山麓有孔庙、景风阁等,组成金华风景游览区。(3)见“金华北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柏关寨

    在今甘肃西和县城内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9西和县: 柏关寨 “宋南渡时,置寨于此,以保蜀口”。

  • 雄定关

    北宋靖康元年 (1126) 改唐天井关置,即今山西晋城市南三十里天井关。北宋靖康元年(1126年)改天井关置,在今山西省晋城市南太行山顶。地形险要,称为天设之险。元末又名平阳关。

  • 巴音

    即今新疆和静县东巴音。1945—1949年在此置荛鲁都斯县。

  • 马坪口

    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。明属石泉县,置巡司于此。

  • 延吉厅

    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)置,属吉林将军。治所在延吉冈(今吉林延吉市)。厅因延吉冈得名。辖境约当今吉林图门、延吉、龙井、和龙等县市地。宣统元年(1909)升为府。清光绪二十八年(1902年)置,治今吉

  • 六合镇

    隋置,属六合县。即今江苏六合县南瓜埠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隋开皇九年(589),“晋王广帅大军屯六合镇桃叶山”。胡注:“张舜民曰:桃叶山,即今瓜步镇之地。”

  • 东新蔡县

    南朝梁置,治所在今河南潢川县东北。北周为淮南郡治。隋开皇初废。

  • 逢关陂

    在今山东聊城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太元十一年 (386) 十二月乙酉,“燕主垂攻吴深垒,拔之。……垂进屯聊城之逢关陂”。在今山东省聊城市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太元十一年(386年),后燕寺人吴深叛

  • 汾阳

    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静乐县西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晋惠公未立时,谓公子絷曰:“中大夫里克与我矣,吾命之以汾阳之田百万”。西汉初为汾阳国。古邑名。春秋晋邑。在今山西省静乐县西。《国语·晋语二》:晋惠公未立时

  • 大港镇

    北宋置,属丹徒县。即今江苏丹徒市东五十里大港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镇江府丹徒县:大港镇“以通大港而名,与圌山邻近。《志》云:镇西有大港渡,渡江而北,为扬州之苑林村”。(1)在江苏省镇江市区东部,北濒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