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八十里。古称方山,北齐时在山上建天龙寺,因称天龙山。山东、西两峰有从北齐至隋、唐的石窟造像二十余窟,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,称为天龙山石窟。
明置,即今广西贺县东北桂岭镇。《清一统志·平乐府二》: 桂岭营 “在贺县东北。明万历间于桂岭适中要地,建立大营,设守备驻守,分防十三营。今于桂岭、赖村、停歇、龙水、大讷、黄峒、牛瑞、石牛等八营,分兵防
五代南汉乾和五年 (947) 置,治所在浈阳县 (今广东英德市)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英德县:“英山在县东二十五里,州以此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广东英德市地。北宋宣和二年 (1120) 赐名真阳郡。南宋
①即今广东新会市东南三江镇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新会县东南有三江墟。②即今广东三水市东北乐平镇南三江墟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:三水县东北有三江墟。
元置,属四川南道宣慰司。治所在今湖北咸丰县北二十里龙潭司乡。元末明玉珍改为长官司。
又名魏脽。在今山西万荣县西南庙前村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: 西汉元鼎四年 (前113),“于是天子遂东,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”。
即今四川雷波县东北谷米乡。产铅。清嘉庆间曾开采。以煎炼无成而中止。
或译作强巴林寺。又称昌都寺。在今西藏昌都县旁。明正统二年 (1437) 由藏传佛教格鲁派 (黄教) 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· 江森喜饶桑布兴建。是格鲁派在昌都地区建立的第一座寺院。麦·江森喜饶桑布的门徒
即南湖。在今安徽宣州市东北四十里,东接郎溪县界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建平县: “又有南崎湖,亦谓之南湖,与宣城县界,流入丹阳湖。” 《清一统志·宁国府一》: 南崎湖 “在宣城县东北四十里,其北为北崎湖,
元置,属顺元路安抚司。治所在今贵州修文县东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修文县东北。属八番顺元宣慰司。后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