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鄢陵县

鄢陵县

北魏改��陵县置, 属颍川郡。 治所在今河南鄢陵县西北十八里古城。东魏属许昌郡。北齐天保中废入许昌县。 唐武德四年 (621) 又改��陵县为鄢陵县,为洧州治。后属许州。五代梁属开封府。后唐属许州。后晋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属开封府。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。1930年直属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中部。属许昌市。面积871.6平方千米。人口61.8万。辖5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安陵镇。西周为鄢国(一作邬国)。春秋为鄢邑,属郑。因鄢城建在一条土陵上,故名鄢陵。《春秋》隐公元年(前722年):“夏五月,郑伯克段于鄢。”又,庄公十六年(前678年):“晋侯及楚子、郑伯战于鄢陵,楚子、郑师败绩。”战国名安陵,因当时鄢、安同音,故名。先属韩,后属魏。西汉置鄢陵县,又作傿陵县,治今鄢陵县城西北古城村,属颍川郡。东汉时,因鄢城被水冲毁,县治迁至今安陵镇(今鄢陵县城)。三国魏、西晋因之。东魏改属许昌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年)废鄢陵县入许昌县。隋开皇七年(587年)复置鄢陵县(移今治),属许州。大业二年(606年)属颍川郡。唐属许州。北宋、金属开封府。元属汴梁路。明、清属开封府。1913年属豫东道,1914年属开封道,1927年直属河南省。1949年属许昌专区,1969年属许昌地区,1986年属许昌市。地处黄淮平原,双洎河、清潩河流经境内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玉米、棉花、豆类、花生、烟叶等。盛产花卉。工业有农机修造、纤维板、水泥、面粉、酿酒、油脂等。禹郸铁路、311国道、开龚公路经此。古迹有尹宙碑、三灵侯冢(曹彰墓)、乾明寺塔、兴国寺塔、鄢城遗址、甘罗古柏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皂口镇

    又名造口。即今江西万安县东南六十里皂口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吉安府万安县“皂口江”条下:“宋建炎初,隆祐太后避兵南指章赣,金人蹑其后,追至造口,不及而还。造口即皂口也。”明洪武三年(1370)置巡司于此

  • 响涧

    在今天津市蓟县西北二十五里盘山中。清 《日下旧闻考》 卷 115引 《盘山志》: “响涧自净业庵一带水与矶石相确,鸣声澈昼夜,泻至晾甲石下出山。” 晾甲石,相传唐太宗东征时三军晾甲于此。

  • 驼山石窟

    在今山东青州市城西南十二里驼山上。共有洞窟五个,龛窟一个,计大小佛像六百三十八尊。其中第3号窟最大,窟深2.5米,阿弥陀佛造像高达5米,底座高1米,上刻 “大像主青州主管柱国平桑公” 题记,为北周时雕

  • 东岩

    ①在今广东梅州市东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02梅州:东岩“亦名东安岩。在州之东五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嘉应州》:东岩“在州东。……又西岩在州西七里。中有兰若曰灵境, 依山为宇, 景态万状”。②在今四川资中县东。

  • 梁郡

    ①新莽始建国元年 (9) 改梁国置,治所在睢阳县 (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、虞城、民权、安徽砀山等县地。东汉建初四年 (79) 复为梁国。三国魏黄初中改为梁郡。西晋改为梁国。南朝

  • 泰宁县

    ①东魏兴和中侨置,为泰宁侨郡治。治所在今河南卫辉市附近。北齐废。②北宋元祐元年 (1086) 改归化县置,属邵武军。治所即今福建泰宁县。明嘉靖 《邵武府志》 卷3载叶祖洽 《泰宁县改邑名记》: “泰宁

  • 砖路镇

    即今河北定州市西北砖路镇。清道光 《定州志》 卷7市集: 砖路镇在 “城西北四十里”。在河北省定州市西北部。面积64平方千米。人口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砖路,人口 4820。宋建开元寺塔时,此地为运砖之路

  • 异龙湖

    在今云南石屏县东南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6临安府:异龙湖“在石屏州治东。湖有九曲,周一百五十里。中有三岛, 曰孟继龙,曰小末束,曰和龙。其水流为泸江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5石屏州:异龙湖“其小岛曰孟继龙,

  • 苑乡县

    十六国后赵置,属广平郡。治所在今河北任县东北十八里。北魏废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5任县:苑乡城 “本汉南䜌县地, 后为闲厩之所, 谓之苑乡”。古县名。十六国后赵置,治今河北省任县东北。属襄

  • 上寨驿

    在今贵州盘县特区北七十里。清乾隆二十年(1755)设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