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鄄城县

鄄城县

秦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鄄城县北旧城镇。汉属济阴郡。三国魏属东郡。西晋属濮阳国。北魏为濮阳郡治。隋属东平郡。唐、宋为濮州治。明洪武二年 (1369) 废入濮州。1931年析濮阳县黄河以东地复置,属山东省。徙治王堌堆,即今鄄城县治。


在山东省西南部,与河南省相邻。属菏泽市。面积1041平方千米。人口78.4万。辖8镇、8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鄄城镇。春秋卫鄄(甄)邑,《春秋》庄公十四年(前680年):“冬,单伯会齐侯、宋公、卫侯、郑伯于鄄。”即此。秦置甄城县,治今县北旧城。西汉改为鄄城县,属济阴郡。三国属东郡。晋属濮阳国。北魏属濮阳郡。北周鄄城县为濮阳郡治。隋属东平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濮州,治鄄城县。北宋因之。明洪武二年(1369年)废鄄城县入濮州,景泰三年(1452年)以河患,迁濮州于王村,即今河南范县西南濮城。清属曹州府。1912年濮州改濮县。1914年属东临道,1925年属曹濮道,1928年直属省。1931年分濮县黄河以南地区复置鄄城县,治今县址。1940年建立鄄城县抗日民主政府,属郓西专区。后几经更改,于1944年建冀鲁豫行政区八专区,鄄城属之。1949年属平原省菏泽专区,1952年划归山东省。1958年属济宁专区。1959年属菏泽专区(1967年改地区)。2000年菏泽地区撤销,属菏泽市。地处黄河冲积平原,北面濒临黄河,境内还有箕山河、临濮沙河、鄄郓河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以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棉花为主。特产青山羊、大黄牛、中药材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气、煤炭等,是中原油田的组成部分。工业有食品酿造、纺织、有机化工、医药等厂。京九铁路穿越县境东南部。临商、鄄郓、滨郑、鄄兖等公路穿越县境。战国时期著名的“城濮之战”即发生在此。曹魏黄初三年曹植曾任鄄城王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卢家洲

    即今江西万载县东北卢家洲。清同治《江西全省舆图》卷5袁州府:万载县东北有庐家洲,“自县治至此计程四十里,与上高、新昌两县交界”。

  • 安吉场

    在今四川大竹县东北一百五十里。《清史稿·周达武传》:同治初,追击周绍勇义军“至大竹安吉场”。即此。

  • 溪处甸长官司

    明洪武中置,属临安府。治所在左作村(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)。清康熙四年 (1665) 改土舍,后属石屏州。嘉庆二十四年(1819) 改属建水州。1913年设行政区。明改七溪部置,治今云南省红

  • 春秋晋邑,为赵衰之子楼婴邑。在今山西永和县东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二十四年 (前636),“狄人归季隗于晋,而请其二子,文公妻赵衰,生原同、屏括、楼婴”。清末杨守敬 《春秋舆地图》 作楼邑。古邑名。春秋

  • 颓牛山

    在今河北沽源县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二年 (415),拓拔珪北巡,“次于濡源,筑立蜯台, 白熊于颓牛山, 获之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河北省沽源县南。《魏书·太宗纪》:神瑞二年(415年)

  • 通甸汛

    即今云南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东北六十里通甸乡。清有把总外委驻防。

  • 虫牢

    又名桐牢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封丘县北。《春秋》:成公五年(前586)十二月,公会晋侯、齐侯等诸侯“同盟于虫牢”。杜注:“郑地。陈留封丘县北有桐牢。”古邑名。春秋郑邑。在今河南省封丘县北。《春秋》成公五

  • 勐 (猛) 康

    明代属车里宣慰司。即今云南勐海县北勐康。

  • 大河场

    亦作太河场、太和场。即今四川合川市西北太和镇。清光绪《合州志》卷4:太和场“距城八十里”。在今镇北发掘马门溪恐龙化石、汉墓及岩墓群。

  • 佳木达宗

    又作江达宗、札木达城。即今西藏工布江达县西北江达。清乾隆 《西域同文志》 卷18: “西番 (藏) 语: 佳,即佳囊也; 木,语词。城在佳囊楚旁,因以为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