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鄂托克旗

鄂托克旗

即内蒙古伊克昭盟鄂尔多斯右翼中旗。旧属绥远省,1949年迁驻乌兰哈拉嘎苏镇 (简称乌兰镇)。1954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。“鄂托克”,蒙古语意为 “营” 或 “部”,是元、明两代蒙古 “万户”下设行政建制的名称,即 “千户”。


在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、黄河东岸。属鄂尔多斯市。面积2.15万平方千米。人口9.1万。有蒙古、汉、回、满等民族,其中蒙古占22%。辖2镇、7苏木、6乡。旗人民政府驻乌兰镇。鄂托克,蒙古语意为“营盘”,为明代鄂尔多斯(万户)之鄂托克(千户)游牧地,后演变为旗名。明天顺年间蒙古族入牧,正德年后属鄂尔多斯万户。清顺治六年(1649年)以扣克特、锦巴固沁、乌拉特、唐古特等部为主,划为鄂尔多斯右翼中旗,俗称鄂托克旗。扎萨克初驻锡拉布里多淖尔,属伊克昭盟。民国时沿用清制,实行蒙、汉分治。1930年沿黄河东岸地设沃野设治局,属绥远省。1941年废,与杭锦旗垦区合置陶力民办事处。1950年撤销办事处,成立鄂托克旗,旗治乌兰镇,属伊克昭盟。1954年绥远省撤销,并入内蒙古自治区。1955年析旗地置盟属桌子山矿区办事处。1958年撤销,改置桌子山矿区,复归鄂托克旗。1958年置海勃湾市,1959年复属伊克昭盟。1976年海勃湾市划入乌海市。1980年析南部分置鄂托克前旗。2001年改属鄂尔多斯市。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,毛乌素沙漠西北部。属中温带干旱气候。经济以畜牧业为主,产牛、马、绵羊、山羊、骆驼。良种有阿尔巴斯山羊。农产小麦、玉米、糜黍、豆类、向日葵、马铃薯等。矿产有煤、石灰石、石英、石膏、耐火黏土等,东南部湖泊产碱、盐、芒硝等。工业以采煤、碱、盐为主,并有建材、皮毛加工、民族用品、农牧机修理、电力、制碱等。109国道、乌达、乌敖公路经此。古迹有百眼窑、百眼井、烽火台遗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辖鲁宗

    即辖鲁。今西藏曲松县西北下洛。

  • 敢山

    ①在今浙江德清县东北三十八里干山镇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1德清县: 敢山 “本名阚山,吴丞相阚泽所居。后讹为敢。有三峰: 中敢山,左龙山,右凤山”。②在今广西德保县西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镇安府: 敢山

  • 募迺寨

    即孟乃。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北四十三里竹塘乡。清设土把总驻守。1950年澜沧县迁治于此。1954年县治迁勐朗坝。

  • 小竿寨

    在今浙江江山市南小竿岭上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清亦派兵戍守。

  • 弯头镇

    即湾头堰。北宋置,属江都县。即今江苏扬州市东北湾头镇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5: 扬州江都县有弯头镇。南宋绍兴四年 (1134),毁湾头港口牐,以遏金兵。《宋史· 李全传》: 南宋绍定三年(1230),李

  • 顺宁砦

    北宋置,在今陕西志丹县西北四十里顺宁。《宋史·徽宗本纪》: 崇宁四年 (1105),“夏人寇顺宁砦,鄜延第二副将刘延庆击破之”。即此。明洪武四年 (1371) 置巡司于此。后废。

  • 上疁村

    在今浙江宁海县西北四十三里上辽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咸通元年(860)五月,东路军破裘甫将领“孙马骑于上疁村”。即此。在今浙江省宁海市西北。唐咸通元年(860年),裘甫起义军被王式部所攻,一部分退守于此

  • 黄陂镇

    又作王陂镇。即今江西宁都县西北七十里黄陂镇。清时设汛。(陂bēi) (1)在江西省宜黄县西南部、黄水河畔。面积275平方千米。人口2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黄陂,人口5500。唐末戴姓自虔化(今宁都)县清

  • 大杉岭

    在今福建泰宁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邵武府泰宁县:大杉岭在“县西北二十里,路通江西建昌府。多产杉木。吴越时遣兵屯戍于此”。(1)古山名。在今福建省泰宁县西北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邵武府泰宁县:大杉岭在“

  • 白水浦

    又名白水港。即今江西九江市东白水湖。《资治通鉴》:南朝陈永定二年(558),“春,正月,王琳引兵下,至湓城,屯于白水浦”,即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5九江府:白水港“今亦曰白水湖。水溢成湖,水落成港”。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