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鄂尔多斯部

鄂尔多斯部

明、清蒙古诸部之一。明成化间(1465—1487),一些蒙古部落入居河套,达延汗置为右翼三万户之一的鄂尔多斯万户,称 “鄂尔多斯者,为汗守御八白室之人” (传成吉思汗死后于其地建陵,立白屋八间)。即以蒙古语Ordos (汗之宫帐) 为名,明译阿尔秃斯或袄儿都司。正德四年 (1509),达延汗平定鄂尔多斯酋领叛乱之后,封第三子巴尔斯博罗特为统领右翼三万户的济农 (亲王),驻镇其地。巴尔斯博罗特长子衮必里克袭封济农,领鄂尔多斯万户,乃尽封诸子于其境,形成多个小领主。其后济农势衰,受制于土默特部顺义王,明末又被察哈尔林丹汗役属。崇祯七年 (1634) 林丹汗败亡后,鄂尔多斯济农额璘臣及诸台吉率部归附后金,获准仍驻牧故地。清顺治六年 (1649) 分编鄂尔多斯部为六旗,曰左翼中旗 (又称郡王旗)、左翼前旗 (又称准格尔旗)、左翼后旗 (又称达拉特旗)、右翼中旗 (又称鄂托克旗)、右翼前旗 (又称乌审旗)、右翼后旗 (又称杭锦旗); 乾隆元年 (1736) 增置一旗,曰右翼前末旗 (又称扎萨克旗)。七旗并属伊克昭盟。1958年扎萨克旗与郡王旗合并为伊金霍洛旗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鸡公嶂

    在今广东紫金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惠州府》:鸡公嶂“在永安县东北五十里。高四百余丈,周四十里,为县主山”。

  • 伏牛山

    ①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南十五里。《魏书·地形志》:刈陵县有伏牛山。唐景云三年(712)黄龙见于此。②在今山西沁县西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3“铜鞮山”条下:伏牛山“山有龙泉,漳河源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

  • 兰底庄

    即今山东平度市南五十里兰底镇。清道光《平度县志》卷9有兰底。

  • 隗山

    一名嵬山。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九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泽州端氏县有 “隗山”。即此。

  • 罗溪岭

    在今江西进贤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4进贤县: 罗溪岭“在县西二十五里。其麓有罗溪,通鄱阳湖”。

  • 泖港

    又名汆来庙。即今江苏松江县南十七里泖港镇。清光绪 《江苏全省舆图》: 金山县东北有 “大泖港”。

  • 兴国州

    明洪武九年(1376)改兴国府置,属武昌府。治所即今湖北阳新县。辖境约当今湖北黄石、大冶、通山、阳新等市县地。1912年改为兴国县。明洪武九年(1376年)改兴国府置,治今湖北省阳新县。属武昌府。辖境

  • 丁村民居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城南八里丁村。村内遗存明、清两代民居院落二十余处,较早者为明万历二十一年(1593)至四十年,较晚者为清康熙、咸丰间,基本上是明清时期村子的布局。分为北、中、南三个建筑组群,院落多为座北

  • 夏州

    ①春秋楚地。在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城区北。《左传》: 宣公十一年 (前598),楚庄王伐陈,“乡取一焉以归,谓之夏州”。《史记· 苏秦传》:苏秦说楚威王曰: 楚 “东有夏州”。《集解》: “车胤撰 《桓温

  • 马步隘

    在今浙江遂昌县北二十里大马埠村南。明置马步巡司于此。清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