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都昌县

都昌县

①西汉初置都昌侯国,高帝六年 (前201) 封朱轸为都昌侯,即此。景帝中元年 (前149)改为都昌县,属北海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昌邑市西二里。西晋属北海国。南朝宋寄治青州东阳城 (今山东青州市)。北魏属北海郡,移治今昌乐市东北二十里都昌集。唐武德六年 (623) 废。

②南齐改郁县置,为北海郡治。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东南南城镇。东魏武定七年 (549) 改为安流县。

③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浩州。治所在今江西都昌县东北七十五里北炎乡洞门口。八年改属江州。《元和志》 卷28江州: 都昌县 “以县北有都村,配以昌字,取嘉名也”。大历间徙治今都昌县。北宋属南康军。元属南康路。明、清属南康府。民国初属江西浔阳道。1926年直属江西省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景帝中元元年(前149年)省都昌侯国置,治今山东省昌邑市西南。属北海郡。东汉属北海国。建安初,北海相孔融出屯都昌,即此。南朝宋寄治青州城(今山东青州市),仍属北海郡。北魏徙治今山东省临朐县东北都昌集。北齐属高阳郡。隋先属潍州,后属北海郡。唐武德六年(623年)省。(2)今县名。在江西省北部,西、南临鄱阳湖。属九江市。面积1988平方千米。人口72万。辖12镇、12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都昌镇。唐武德五年(622年)析彭泽县地置都昌县,隶浩州,治今北炎乡洞门口。以“县有都村,南接南昌,西望建昌”得名。八年属江州。大历年间治所迁彭蠡湖之东(即今址)。北宋太平兴国七年(982年)隶南康军。元隶南康路。明、清隶南康府。1912年隶江西省,1914年属浔阳道,1927年复属江西省。1942—1945年县治曾一度迁驻卢家、段扪鼓、白水塘。1949年属九江专区,1970年属九江地区,1983年属九江市。地处鄱阳湖平原东北部,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稻、棉花、小麦、油菜籽、花生、芝麻、苎麻等,为全国商品棉、商品鱼生产基地县和省油菜籽、油茶、芝麻、苎麻生产重点县。水产资源丰富,特产银鱼、珍珠;盛产大蒜和中药材蔓荆子。有瓷土、石英、石灰石、花岗石等矿。工业有采矿、机械、造船、建材、陶瓷、棉纺、贝雕工艺、钮扣等。有景九高速和景湖、蔡都、都七等公路;水运发达,鄱阳湖航道既可达省内各港,又可入长江沿岸各港。名胜古迹有南山风景区、老爷庙、飘水岩、鄡阳故城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明定县

    唐武德五年 (622) 置,属明州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西北甘禄一带。贞观十三年 (639) 废入越裳县。

  • 瓜州

    ①春秋时为羌氐戎和允姓戎所居之地,在今甘肃敦煌市境。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将执戎子驹支,范宣子亲数诸朝曰:‘来!羌戎氏!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。”杜注:“瓜州地在今燉煌。”又《昭公九年》:“允姓之

  • 索莫汗陉

    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东晋隆安二年 (398),慕容宝自石城还龙城,“宝至索莫汗陉,去龙城四十里,城中皆喜”。

  • 毛家市

    又名双桥镇。即今江苏太仓市北新毛镇。清光绪《江苏全省舆图》太仓州:“毛家市在城北十三里。”

  • 高丽营

    在今北京市顺义县西北二十四里高丽营镇。清置经制外委驻守。

  • 乍浦镇

    即今浙江平湖市东南二十六里乍浦镇。以有乍浦得名。唐会昌四年(844)置乍浦镇遏使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6)设乍浦市舶提举司。明设税课局,洪武十四年(1381)置镇,并于此置巡司。十九年(1386)置乍

  • 卢奴山

    在今四川芦山县东。《寰宇记》卷77卢山县:卢奴山“在县东五里,与始阳山相接”。县以此名。

  • 图尔根河

    亦作伊克土尔根。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之大黑河。《清一统志·归化城六厅》: 黑河“在归化城南二十里。蒙古名伊克土尔根”。又有小土尔根河 (今小黑河),“在归化城南十里。源出城东杜贺伦之地,西南流至城西

  • 因远罗必甸长官司

    明洪武十八年(1385)置,属元江府。治所在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西南五十四里因远镇。嘉靖中改奉化州。

  • 沙砦

    在今福建建阳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沙砦“在县西五十里。《志》云,宋时以县西北唐石上、中、下三里地远民悍,置砦于木坪里以控制之。宣和初,迁于此。元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