郯郡
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复改郯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楚、汉之际称东海郡为郯郡,治所在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为东海郡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) 复为郯郡,属东徐州。隋开皇初废。
楚汉之际改东海郡置,治郯县(今山东郯城县北)。西汉复旧。东魏武定八年(550年)复改郯郡。隋开皇初废。
①在今河南唐河县东南。《后汉书·齐武王縯传》: “会下江兵五千余人至宜秋。乃往为说合从之势,下江从之。” 李贤注: “宜秋,聚名,在沘阳县。”②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。《晋书·苻健载记》:东晋永和八年 (
①北宋置,属仙游县。即今福建仙游县西南龙华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35兴化军《景物下》:龙华寺“在仙游县西南五里。唐垂拱二年置。《旧经》云,隋大业中有润州僧卓庵于此, 人迹不到,后有白龙衔白莲华自空中来献
即今台湾省屏东县。连横《台湾通史·疆城志》凤山县:“渡(下淡水)溪至阿猴林,素为奸宄出没之处,故设下淡水县丞以驻之。”
在今甘肃武威市东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圣历二年 (699),吐蕃论赞婆来降,“以为右卫大将军,使将其众守洪源谷”。胡三省注: “洪源谷在凉州昌松县界。”
在今内蒙古苏尼特左旗西北。明金幼孜《北征录》:永乐八年(1410),朱棣北征,四月“十二日发归化间……行二十余里,地多美石,有如琥珀、玳瑁、玛瑙、碧玉者,其光莹然,同行好事者,下马拾以为玩。午至杨林戍
即今广东惠东县西南白花镇。清乾隆《归善县志》卷6《邮递铺》:东路有“白花”。
①一名东河。在今江苏江阴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5常州府江阴县:长河“在县东南十里。自运河分流,经县东南十五里,由里山曰由里泾,又东南亦注于无锡县之新河”。②青弋江下游入江口别名。青弋江在今安徽芜湖县
在今广东三水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广州府三水县: 岩石营 “在县北六十五里”。
一作平与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平舆县西北四十八里古城村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始皇二十三年(前224),王翦击楚,“取陈以南至平舆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在今河南省平舆县北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二
明洪武初改归顺州置,属镇安府。在今广西靖西县南十里旧州村。弘治九年(1496)复置归顺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