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郧西县

郧西县

明成化十二年 (1476) 置,属郧阳府。治所即今湖北郧西县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成化中,析郧之武阳里,上浑之浑里置今县,以在郧乡之西,故名。” 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西北部,西、北邻陕西省。属十堰市。面积3509平方千米。人口50.3万。辖9镇、7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三国魏于境西置平阳县,属魏兴郡。西晋太康元年(280年)改平阳为兴晋。南朝齐末废。西魏置上津县。元省上津县为上津镇。明洪武八年(1375年)复置上津县,属襄阳府。成化十二年(1476年)析郧县、上津县各一部置郧西县,驻南门堡。因位于郧县之西,故名。属郧阳府。《大明一统名胜志·湖广郧阳府志胜》:“成化中,析郧之武阳里,上津之津阳里置今县。以在郧乡之西,故名。”清顺治十年(1653年)省上津入郧西。1914年属襄阳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陕西省两郧专区。1950年划回湖北省,属郧阳专区。1952年属襄阳专区。1965年属郧阳专区。1970年属郧阳地区。1994年属十堰市。地处鄂西北山地,属大巴山东段,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。汉水经南部,东部有天河、中部有金钱河由北向南注入汉水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薯类,并产油桐、核桃、生漆、龙须草等。油桐籽产量居省前列。有化工、机械、建材、医药、电力、食品等厂。有郧漫、郧羊等公路,汉水、金钱河可通航。名胜古迹有上津古城墙、白龙洞猿人遗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蔡村堡

    即今山西浑源县西北蔡村镇。《清一统志·大同府》 “韩村堡” 条下: 蔡村堡 “在 (浑源)州北十二里”。

  • 滁口镇

    即今湖南资兴市东南滁口乡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在湖南省资兴市南部。面积164平方千米。人口1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葫芦顶,人口2830。因位于滁水出口处,故名。1956年设滁口乡。1958年属先进公社,1

  • 扬古岱山

   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阿姆贡河南查亚特因山。清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7:扬古岱山在“(宁古塔)城东北三千二百四十八里”。《清一统志·吉林一》 “兴衮河”条下:“伊穆河在(宁古塔)城东

  • 赤土

    在今湖南临武县东。明置巡司于此。村名。在海南省琼海市东北部。属长坡镇。人口610。原名锡侯村,相传清代一李姓进士被朝廷封为锡侯,由此得名;后因该村属沙土地带,村后有一土堆,“锡侯”谐音为“赤土”,故名

  • 清淮楼

    在今安徽凤阳县东北临淮关镇一带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7凤阳府: 清淮楼 “在府旧濠州治后子城上。唐建。张頔诗: 观鱼惠子台芜没,梦蝶庄生冢木秋,惟清淮 (楼) 供四望,年年依旧背城流。”唐建,在今安徽省凤

  • 唐林州

    唐置,治所在唐林县 (今越南义静省东南境)。后废。

  • 韶州

    ①隋开皇九年 (589) 改东衡州置,治所在曲江县 (今广东韶关市南十里武水之西)。《元和志》卷34韶州: “取州北韶石为名。” 开皇十一年 (591)废。唐贞观元年 (627) 复改东衡州置,治所在

  • 团山

    ①亦名独山。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7永宁县:团山在“县西北十五里。巍然独立。本名独山,县之主山也”。②在今河北行唐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行唐县:团山在“县北五十里。以山形团耸而名”。

  • 佛堂镇

    清置,属义乌县。即今浙江义乌市西南二十八里佛堂镇。在浙江省义乌市南部。面积50.4平方千米。人口5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佛堂,人口1.3万。1934年置镇。昔为佛门胜地,有供奉神佛的堂屋,故名。1958

  • 孔子准字池

    在今山东汶上县治堂上。《清一统志·兖州府二》:“《县志》: 自汉唐以来, 中有池,以石为之, 外方内圆,刻鲤鱼四, 环注以水,上不在水面,下不在底, 以示为政者中行之意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