郧山
又名涢山、大洪山,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大洪山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涢水 “ (出) 东南大洪山,山在随郡之西南,竟陵之东北。磐基所跨,广圆百余里。峰曰悬钩,处平原众阜之中,为诸岭之秀。山下有石门,夹鄣层峻,岩高皆数百许仞。入石门又得钟乳穴……涢水出于其阴,初流浅狭,远乃广厚,可以浮舟筏巨川矣。时人以涢水所导,故亦谓之涢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 大洪山 “在随州西南一百二十里,接安陆府京山县界。一名郧山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大湖山。即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南大洪山。为涢水发源地。南北朝时蛮族居此。
又名涢山、大洪山,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大洪山。《水经·涢水注》: 涢水 “ (出) 东南大洪山,山在随郡之西南,竟陵之东北。磐基所跨,广圆百余里。峰曰悬钩,处平原众阜之中,为诸岭之秀。山下有石门,夹鄣层峻,岩高皆数百许仞。入石门又得钟乳穴……涢水出于其阴,初流浅狭,远乃广厚,可以浮舟筏巨川矣。时人以涢水所导,故亦谓之涢山”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 大洪山 “在随州西南一百二十里,接安陆府京山县界。一名郧山”。
古山名。又称大湖山。即今湖北省随州市西南大洪山。为涢水发源地。南北朝时蛮族居此。
西魏大统十六年 (550) 改平阳县置,为董城郡治。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市东北吉阳城。隋大业二年 (606) 改名吉阳县。古县名。西魏改平阳县置,治今湖北省安陆市北吉阳城。属重(董)城郡。隋大业初改名吉阳
①在今河北昌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7昌黎县: 柳河在 “县西二十里。诸山溪之水所汇流也,有柳河桥跨其上。《志》 云: 凤凰道者,诸山之水合为棱头湾,流入柳河,径县西南八里,分流为两河,又东至虹桥
一名官渡台。在今河南中牟县东北。《水经·渠水注》:渠水“左径阳武县故城南,东为官渡水,又径曹太祖垒北,有高台谓之官渡台,渡在中牟,故世又谓之中牟台”。《寰宇记》卷2中牟县:“中牟台在县北十二里。一名官
唐天宝前置,属雅州都督府。分东西嘉梁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小金县境。北宋以后废。
即今江苏睢宁县西北龙集乡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二》 “庙湾集”条下:龙家集“在县西北三十里”。
即西倾山。亦作鲁察布拉山。在今青海东部、甘肃西南部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西倾山 “番名罗插普喇山,近黄河自东折西北之东岸,绵亘千余里”。
宋代都城开封(今河南开封市)周围四条漕运河道的合称。《宋书·食货志·漕运》:“宋都大梁,有四河以通漕运:曰汴河、曰黄河、曰惠民河、曰广济河,而汴河所漕最多。”宋代都城开封周围四条漕运河道的合称。《宋史
明初改元可列儿站置,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南赫勒里河口。明《辽东志》 卷9: 海西东水陆城站有狗站 “黑勒里站”。后废。
唐天宝元年 (748) 改利州置,治所在绵谷县 (今四川广元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广元、旺苍二市县,青川县东部及陕西宁强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 复改为利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利州置,治绵谷县(今
①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省武阳县为镇,属融水县。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六十里黄金镇武阳附近。明、清时置巡司于此。②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武阳司村。明嘉靖八年(1529) 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