邯郸郡
秦始皇十九年(前228)置,治所在邯郸县(今河北邯郸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泜河以南,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、浚县,山东冠县西部地区。汉高帝四年(前203)改为赵国。景帝时又曾改为邯郸郡。
秦始皇十九年(前228年)置,治邯郸县(今河北邯郸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泜河以南,滏阳河上游及河南省内黄县、浚县,山东省冠县西部地区。西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改属赵国。景帝三年(前154年)赵国除,五年又于邯郸郡复置赵国。
秦始皇十九年(前228)置,治所在邯郸县(今河北邯郸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泜河以南,滏阳河上游和河南内黄、浚县,山东冠县西部地区。汉高帝四年(前203)改为赵国。景帝时又曾改为邯郸郡。
秦始皇十九年(前228年)置,治邯郸县(今河北邯郸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泜河以南,滏阳河上游及河南省内黄县、浚县,山东省冠县西部地区。西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改属赵国。景帝三年(前154年)赵国除,五年又于邯郸郡复置赵国。
南齐改南陈左郡置,属南汝阴郡。治所当在今安徽肥西县境。后废。
故址在今江苏江宁县南湖熟镇附近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6: 周郎桥 “在城东八十里上元县丹阳乡湖熟镇,下临横塘”。并引石迈 《古迹编》 云:“旧传周瑜尝至此”,因名。
一作侯赵川。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三十里。《宋史·岳飞传》: 南宋建炎元年 (1127),岳飞击败金兵,“翌日,战侯兆川,身被十余创,士皆死战,又败之”。又作侯赵川。在今河南省辉县市西北。四周重山若廓,当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湘乡县置,属天临路。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。明初降为湘乡县。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湘乡县置,治今湖南省湘乡市。属潭州路。至正二十四年(1364年)朱元璋复降为县。
三国蜀汉置,属涪陵郡。治所在今四川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北一百八十里龚滩镇。一说在今贵州务川县东北洪渡。南朝宋元嘉后废。古县名。三国蜀置,治今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南。属涪陵郡。晋为涪陵郡治。南朝
十六国前凉置,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县东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54: 金剑故城,“一号金柳城,即前凉曾为金剑县于其中”。后废为金柳城。
在今山东日照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日照县:竹子河“在县南五十里。源出县西南五十里之矮岐山,下流亦注于海”。
即今广西靖西县南难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1归顺州:归顺江“在州北,流入镇安府,合于驮命江”。
即今福建漳浦县西北象牙庄。清嘉庆二年(1797) 后福建漳浦县丞驻此。
明置,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松潘卫:人荒寨“万历六年,兵备使者杨一桂言:松潘诸番最桀骜者,无如丢骨、人荒、没舌三寨,屡为边患,议先剿之。既而三寨蛮谋劫军饷,纠众伏于安化关之凝水沟,突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