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今山西大同至永济市蒲州镇。全长约854公里。清宣统元年(1909)动工,先修太原至平遥段,1911年后时断时续。至1936年从太原到风陵渡的同蒲路南段建成;从1935年至1939年太原至大同段也建成
又称五福堂。在今福建泰宁县城内胜利一街。为明天启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宅第。建于明万历年间,坐西朝东,面积达4500余平方米。院落主体五幢,分五道门一字排列。每幢均为三进,共有房一百二十余间。天井中置各式
在今河南临汝县城东北十八里风穴山中。据《风穴寺志略》载,该寺建于北魏,称香积寺。唐代扩建,并改名为白云寺。俗称风穴寺。明、清两代对寺内建筑有所修补和增建。现存最早的建筑是唐开元时建造的七祖塔,高22米
在今江苏淮阴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2淮安府清河县:“三角湖在县西北八里。四围高阜,水潴其中,雨潦涨溢,则注于大清河。”
在今青海湟中县北镇海村东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龙驹川水“出西南山中,东北流,径龙驹城,北流注于湟水”。
①西晋太康三年 (282) 省建安典船校尉置,为晋安郡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南朝梁废。②隋开皇九年 (589) 以侯官县改名,为泉州治。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。十二年 (592) 改名闽县。
一作巴里郎。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。清《西藏图考》卷3:巴里郎“一作八里郎”。
驿站名。又称失八儿秃站。元上都至大都南驿路第四站。故址即今河北沽源县南小厂。明初改称隰宁驿,又名盘谷镇。后废。即今河北省沽源县南石头城子。为元代大都和上都之间交通驿站。元周伯琦《扈从诗前序》:“失八儿
西晋置,属武平郡。治所在今越南北太省普安。南齐废。古县名。西晋置,治今越南太原省普安。属武平郡。南朝齐废。
在今河北唐县西北,唐河支流。《史记·赵世家》 《正义》: “鸿上水,源出唐县北葛洪山,接北岳恒山。” 又 《水经· 滱水注》: 鸿上水 “出 (唐县) 西北近溪,东南流注于滱水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