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川县
1913年改邓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,沿用至今。”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8年撤销, 并入剑川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邓川州改置,治邓川(今云南省洱源县东南邓川镇)。1960年撤销,并入剑川县。
1913年改邓川州置,后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三十八里邓川镇。民国《云南省民政厅<有关各县更改县名>案卷》:“邓川县名系由唐时六诏中邓赕诏之土名继续更易,沿用至今。”1929年直属云南省。1958年撤销, 并入剑川县。
旧县名。1913年由邓川州改置,治邓川(今云南省洱源县东南邓川镇)。1960年撤销,并入剑川县。
在今辽宁本溪市城西二里,太子河北岸。《清一统志·奉天府一》:本溪湖山“在辽阳州东一百二十里。峰峦回抱,多产煤铁”。
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北八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9济源县:马头溪“西有千王堰,六十余泉俱入此溪”。
在今山东日照市境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:琅邪国西海县刘昭注引《博物记》:“太公吕望所出,今有东吕乡。又钓于棘津,其浦今存。”《元和志》卷11莒县“汉海曲县”下称:“地有东吕乡、东吕里。”
明崇祯九年(1636)筑,即今贵州黔西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3附水西宣慰司:水西城“水西巢穴也。直贵阳府之北,旁多大山深箐,径路迂回,夷恃为险”。清康熙三年(1664)置黔西府。明崇祯九年(1636年
亦作护蜜国、护蜜多国。又名达摩悉铁帝。隋、唐西域国名。都城在摸达城(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瓦罕)。后徙都塞迦审城(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喷赤河西伊什卡什奴)。《隋书·裴矩传》:南道从鄯善“度葱岭,又经护密”。
亦称两河口。即今安徽六安市西南西河口乡。明万历《六安州志》卷2《集》:小河口在“西南一百八十里”。
一作月帖古忽阑、 月忒哥忽阑。 元汪罕游牧地之一。约在今蒙古国哈剌和林东南。
即擎雷山。在今广东雷州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69雷州海康县: 惊雷山 “在县南八里。雷震破成山”。
即今福建建阳市东水吉镇西营头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7建宁府瓯宁县 “筹岭镇” 条下: “又营头巡司在府西北百十里。正统四年设于水吉镇之营头街,因名。”
在今湖南常宁县东三十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常宁县: 插花峰 “有八峰列戟,如簪花之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