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

西周封国。春秋时灭于楚。在今河南确山县北十八里古城乡。一说在今息县西南。《左传》: 僖公五年(前655),“江、黄、道、柏方睦于齐”。杜注:“道国在汝南阳安县南。” 又昭公十三年 (前529),“楚之灭蔡也,灵王迁许、胡、沈、道、房、申于荆焉。平王即位,既封陈、蔡,而皆复之”。《元和志》卷9蔡州朗山县: 道城 “古道国也,在县东北二十里”。


古国名。西周封国。春秋时为楚所灭。在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北古城;一说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。《左传》僖公五年(前655年):楚斗谷于菟灭弦,“于是江、黄、道、柏方睦于齐,皆弦姻也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风窦镇

    北宋置,属营山县。在今四川营山县西三十里封窦场。

  • 东熊洲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57新会县:“西熊洲、东熊洲俱在县南二十七里海心,有孤山相对耸上。”

  • 陕郡

    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陕州置,治所在陕县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三门峡市、陕县、灵宝及山西省芮城、平陆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陕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陕州置,治

  • 城月墟

    即今广东遂溪县西南城月镇。明万历 《雷州府志》 卷4遂溪县: 城月墟在 “县西南,坡月驿边”。清道光 《遂溪县志》 卷4: 城月墟在 “县南七十里”。

  • 土门铺

    即今四川仪陇县西南将军镇。清同治《仪陇县志》卷2:土门铺“在治西三十里。两丘对峙如门,故名”。

  • 益津关

    唐置,属永清县。即今河北霸州市。《旧五代史·世宗纪》: 五代周显德六年 (959) 四月,帝自乾宁军 “驾御龙舟,率舟师顺流而北,首尾数十里。辛丑,至益津关……以益津关为霸州”。即此。唐置,在今河北省

  • 谷墟水

    即今广东封开县东南谷圩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1封川县:谷墟水“在县(今封川镇)东十三里。源出麒麟山,流入西江”。

  • 苕水

    即苕溪。在今浙江省北部。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: “浮玉之山……苕水出于其阴,北流注于具区。”

  • 龙门潭

    在今福建宁化县南二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8宁化县:“龙门潭在县南。水深莫测。引流而东,亦曰龙津。有龙门桥跨其上,流会于大溪(九龙溪)。”

  • 思崖泉

    在今广西大新县东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5太平府: 思崖泉 “有二,俱在万承州 (治今龙门镇)西五里。灌溉田亩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