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越王井

越王井

又作越台井、九眼井。在今广东广州市越秀山西北越井冈上。相传系南越王尉佗所凿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89广州: 越王井 “在番禺越冈半,曰赵佗井,刘汉呼为玉龙泉”。


(1)又称越井。在广东省广州市应元路省科学馆后院围墙内。相传秦末汉初,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,驻守广州后,便开凿此井。当时井深百丈,阔丈余,水质甘甜清澈,据说赵佗常饮此井水,得以寿过百岁。后南汉王刘䴙曾独占此井,称玉龙泉,“禁民不得汲”。宋灭南汉后,开放供民用。番禺县令丁伯桂在井口置九孔石一块,可让九人一起汲水,且吊桶绳索不会互相缠绕,故又名“九眼井”或“九眼泉”。清初,平南王尚可喜霸占此井达10年之久。现井口之九孔石尚存,井身全部石砌,直径2.1米,井深仅余7米,其旁有“九眼古井”石碑一方。(2)在广东省龙川县佗城镇正相塔附近。据唐初《重修井碑记》载,秦始皇三十三年(前214年),赵佗经略龙川地,被委为县令,设衙署、筑土城、凿井取汲。井深40米、直径1.02米,大砖结构,是中国南方工程较大的古砖井之一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武陵郡

    ①汉高帝改黔中郡置,治所在义陵县 (今湖南溆浦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湖南沅江流域以西,贵州东部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,四川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,湖北鹤峰、来凤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地。东汉移

  • 梅寨

    即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梅林村。旧属怀远县,清雍正九年 (1731) 置巡司于此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南。清雍正九年(1731年)于此设巡检司。

  • 江口司

    在今福建福清市南江阴镇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移南日巡司于此,改名江口巡司。

  • 阿史不来城

    唐安西都护府属城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西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引贾耽《四夷路程》:“顿建城, 又五十里至阿史不来城。”

  • 布达拉宫

    在今西藏拉萨市内玛波日小山上。为梵语之音。佛经有观音住南印度普陀洛伽山之说。布达拉是佛教徒比喻为印度佛教圣地普陀洛伽之转音。相传7世纪时,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,为迎娶文成公主在此始建宫室。后世屡有

  • 荣哈

    即宗喀宗。今西藏吉隆县驻地宗嘎。

  • 罗家山

    在今江西遂川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吉安府龙泉县: 罗家山 “在县北百五十里,地名罗团,西接上犹县界。广数十里,高数百仞。昔有罗姓居其下”。

  • 涡阳郡

    北魏景明中置,治所在涡阳县 (今安徽蒙城县东北涡河北岸刘寨村,后移今蒙城县)。辖境相当今安徽蒙城、怀远、宿县、固镇、颍上、濉溪、涡阳、利辛等县地。南朝梁改西徐州。(涡guō) 北魏景明中置,治涡阳城(

  • 左翼右末旗

    清康熙三十六年(1697)设,属蒙古土谢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乌嘎塔拉东南。

  • 乔口河

    在今湖南望城县西北。自益阳县界流入,至此入湘江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湘水之左岸有高口,水出益阳县,西北径高口戍南,……东北流注湘为陵子口。”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疑“高口”即“乔口”之讹。唐杜甫有《入乔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