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甲山
亦作赤胛山。又名火焰山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,相近为白帝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……南连基白帝,山甚高大,不生树木,其石悉赤。土人云,如人袒胛,故谓之赤岬山。”《元和志》逸文卷1夔州:“赤甲山在城北三里。汉时尝取邑人为赤甲军,盖犀甲之色也。”
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,白帝城故址之东。唐杜甫《夔州歌》云:“赤甲白盐俱刺天,闾阎缭绕接山巅。”
亦作赤胛山。又名火焰山。在今四川奉节县东长江北岸,相近为白帝山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又东径赤岬城西……南连基白帝,山甚高大,不生树木,其石悉赤。土人云,如人袒胛,故谓之赤岬山。”《元和志》逸文卷1夔州:“赤甲山在城北三里。汉时尝取邑人为赤甲军,盖犀甲之色也。”
在今重庆市奉节县东南,白帝城故址之东。唐杜甫《夔州歌》云:“赤甲白盐俱刺天,闾阎缭绕接山巅。”
在今湖北宜昌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73峡州:白起洞“在夷陵县。世传白起烧夷陵时驻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8夷陵州“明月峡”条下:“《志》云,州北十五里有白起洞,俗传秦白起烧夷陵时驻此。”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
隋开皇十年(590)置,属桂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阳朔县东北二十五里官厅。《元和志》卷37阳朔县:“取阳朔山为名。”大业初属始安郡。唐武德初属桂州,元和、宝历间移治今阳朔县。南宋属静江府。元属静江路。明属桂
一作漳乡。在今湖北当阳市东北漳水北岸。《三国志· 吴书 · 吴主传》: 东汉建安二十四年(219) 十二月,潘璋司马马忠 “获羽及其子平、都督赵累等于章乡”。《水经·漳水注》: “漳水又南历临沮县之漳
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饶州府》: 表恩山 “在鄱阳县西南四十里。滨鄱阳湖。每春水涨,则山在湖中”。
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5安丘县: 望高山 “山形突兀,远视高耸”。
东晋哀帝司马丕陵墓。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鸡笼山南麓。《元和志》卷25上元县:哀帝丕安平陵“在县北六里鸡笼山南”。
即今辽宁盖州市东南碧流河。《金史·合住传》: “合住,曷速馆苾里海水人也……子余里也与胡十门同时归朝……授苾里海水世袭猛安。”
清雍正四年(1726)置,属贵阳府。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。1913年改为长寨县。
①明筑,属定辽中卫。即今辽宁凤城市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定辽中卫:“东有凤凰城,在凤凰山东南,成化十七年筑,为朝鲜入贡之道。”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)设巡司于此。光绪二年(1876)升为凤凰直隶厅。1
1913年改道坞县置,属四川边东道。治所即今四川道孚县。次年属川边特别区。1939年属西康省。1955年属四川省。在四川省西部。属甘孜藏族自治州。面积7123.3平方千米。人口4.7万。辖2镇、20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