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赤壁

赤壁

①在今山西河津市北。《魏书·匈奴刘聪传》:东晋大兴元年(318),“靳准之诛粲也,(刘)曜来赴之,次于赤壁”。即此。

②在今山西古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1岳阳县:“赤壁在县西一里。亦曰赤壁城,赤壁水经其下。”

③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之赤壁,历来说法不一,迄无定论。主要有二说:(1)即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,与纱帽山隔江相对。南朝宋刘盛之《荆州记》:“蒲圻县(今蒲圻市西北)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,周瑜、黄盖此乘大舰,上破魏武兵于乌林。乌林,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。”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江水左径百人山(今武汉市西南纱帽山)南,右径赤壁山下,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。”(2)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镇北赤壁山,北对洪湖市东北乌林矶。唐李泰《括地志》:“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,即曹公败处。”《元和志》卷27蒲圻县:赤壁山“在县西一百二十里,北临大江,其北岸即乌林,与赤壁相对,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,(曹操)败走处”。

④即赤鼻山。亦作赤壁矶。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。北宋苏轼谪居黄州,作《前赤壁赋》、《后赤壁赋》、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)孙权、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。


(1)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。《资治通鉴》:东晋大兴元年(318年),“刘曜至赤壁,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阳归之,与太傅朱纪等共上尊号,曜即皇帝位”,即此。(2)古称石头关。在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北36千米的长江南岸,隔江与乌林相望(或说即湖北武汉市江夏区西赤矶山,与纱帽山隔江相对)。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孙权、刘备联军在此用火攻,大破曹操战船,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,“赤壁”由此得名。此处有赤壁、南屏、金鸾三山,起伏毗连,苍翠如绘。摩崖石刻、拜风台、凤雏庵、翼江亭等文物和建筑,错落隐现。赤壁山西南部,嶙峋临江,斜亘百丈,恰大江汹涌,直扑山壁,尤在涨水时,激浪飞溅,高达丈余;噌吰雷鸣,远震里许,气势磅礴,成为历代名人攀登凭吊、吟咏抒怀的所在。建国后,大部已整修,并增建层台、阁亭、碑廊、周瑜塑像和赤壁之战陈列馆等。(3)即“东坡赤壁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楚丘县

    ①隋开皇六年 (586) 改己氏县置,属宋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曹县东南五十里楚天集。大业初属梁郡。唐属宋州。宋属应天府。金属归德府。元属曹州。明洪武初省入曹州。②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滑州。治所

  • 高皇埠

    一名高黄铺。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2邹县“距越山”条下: “牙、阳二山间有高皇埠,相传汉高微时,曾潜迹于此。”

  • 清泰门

    俗称螺蛳门。元末杭州城东门之一。清光绪三十三年 (1907) 拆除。

  • 朱里章

    即今伊朗里海东南戈尔甘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朱里章”。

  • 拜答刺河

    今蒙古国巴彦洪果尔省拜达里克河。元《圣武亲征录》 载: 成吉思汗与汪可罕联兵攻乃蛮,回师至拜答剌边只儿之地,遭乃蛮伏兵截击。拜答剌为河名,“边只儿” 意为两河合流处,指今拜达里克河与扎克河会流点附近地

  • 复 (復) 宁溪

    即今四川高县东之南广河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高县: “东有复宁溪,即黑水之上流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69叙州府: 复宁溪 “在高县治东。自珙县发源,下抵庆符,可通舟楫”。

  • 婆日县

    唐贞观元年 (627) 析威远县置,属荣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威远县西北五十里。八年 (634) 废入威远县。

  • 黄石山

    ①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51方城县 “七峰山” 条下: 黄石山 “亦奇胜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黄石山 “耸然高出诸山。一名小武当山。下有青龙潭,西有白虎峰,南有火精岭,北有

  • 太平铺

    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新江镇北太坪街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翁源县图表:“太平水一名江镇水。源出县东北丫髻山,西南流经太平铺,油溪水自西北来注之。”②即今四川垫江县西南太平镇。清光绪《垫江县志》卷2:太

  • 衍仙山

    一名演仙山。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33南剑州 《景物下》: 衍仙山 “在剑浦县东北十里。衍客避晋乱,结庐炼丹其上,传以为仙去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