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象山

象山

①一名石公山。在今江苏镇江市东北八里,与焦山对峙。《清一统志·镇江府 一》: 石公山 “一名象山,形如双象。《府志》: 焦山两狮形,象山两象形,狮象截水之下流,郡之门户在焉。岩有洞曰象山洞”。

②在今浙江象山县西北十里。县以此得名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1庆元府象山县: “ 《图经》 云,县有一山如象形。” 故名。

③在今福建大田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永春州》:象山 “在大田县西南台阁山西。高千仞,群峰矗立,林木深茂。上有望军洋杨家寨,明嘉靖初,贼首郑新等巢其上,郡守陈能剿平之”。

④在今福建闽侯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象山 “在侯官县旗山之西。山形外抱中平,如蹲象然。上有观音泉”。

⑤原名应天山。在今江西贵溪县西南七十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贵溪县: 应天山 “连冈叠阜,自闽而来,为诸山之宗”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51广信府:象山 “初名应天山,宋儒陆九渊尝读书于此,以山形如象更今名”。陆九渊自号象山翁,学者称为象山先生。所著后人辑为 《象山先生全集》。又贵溪县南之三峰山亦名象山。因尝移象山书院于此,俗亦呼为象山。

⑥原名蒙山。在今湖北荆门市西郊。《清一统志 ·荆门州》: 蒙山 “在荆门州西一里。一名象山。一名硖石山。又名泉子山”。

⑦又名象头山。即今广东博罗县东北象头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3惠州府博罗县: 象山在 “县北二十里。山高大,形如象,俗呼象头山”。

⑧在今广西象州县西隔江。《元和志》 卷37象州阳寿县: “象山在县西北三里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65象州武仙县: “象山在州城西岸,去城五里。高四十丈,其形如象,山因得名。”

⑨在今贵州惠水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1卢番长官司: 象山在 “司南一里”。

⑩在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7丽江军民府: 象山在 “府西北五里。形如伏象,山下有泉曰象泉”。

(11)在今越南东北部广宁省东潮县境。元黎崱 《安南志略》 卷1: “鞍子山一名安山,或曰象山。高出云雨之上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新安府: 象山“在府东东潮州。一名安子山。相传安期生得道处。宋海岳 《名山图》 以此为第四福地”。


(1)在江苏省镇江市东北,与焦山隔江相对。原名石公山,因山形如双象,改今名。海拔49米。自古为军事要地,山上有炮台故址,与焦山炮台成崎角之势。另一高处名韩公墩,相传是宋韩世忠驻兵的地方。《舆地纪胜》中载:山上原有送江亭,是南宋乾道五年(1169年)郡守陈天麟建。山中有普贤洞和峨嵋洞。北面山下有石隐庵,一名石隐精舍,旧名普贤寺,已废圮。(2)在江西省贵溪市西南。原名应天山,主峰海拔811米。宋代陆九渊于此讲学五年,以山形如象,易名象山,陆九渊自号“象山翁”,世因称陆等为象山学派。相传第十八代张天师曾于此修道。今山南、北有黑龙井、碧莲池等遗迹,始建于北宋的应天庙尚存后栋六栟,山巅有“弹子石”、“繙经石”、“黄巢神剑”、“天师法剑”等景。(3)在湖北省荆门市西郊。原名蒙山,因象山先生陆九渊曾讲学于此而称今名。历为游览胜地。南北向,长600米,宽250米,海拔176米。现为占地50余万平方米的龙泉公园重要组成部分。有龙泉书院,陆夫子祠,老莱山庄,蒙、龙、惠、顺四泉,文明湖,讲经台,清河桥,烈士陵园,唐宋古柏遗址等。蒙泉在山东麓,为荆门四泉之首。南宋时陆九渊知荆门军,绍熙二年(1191年)张垓游此,大书“蒙泉”二字,陆九渊遂勒石制碑,立于泉旁。碑为圆首,高2.2米,宽1.4米,极为夺目。(4)在云南省丽江市城北、玉泉东畔。因山形如象而名,海拔 2704 米。南与狮山相依,辉映成趣。山上有石道可循,凡2280米,名“长寿路”,沿途建有鉴雪亭、松韵亭、思思亭、呼呼亭、山美孔坊、吉多坊等建筑。登山鸟瞰雪山古城,历历在目,是名城丽江近年来新开辟的风景游览区。(5)在陕西省潼关县东北、老潼关城西南隅、凤凰山西北侧。两山紧紧相连,形状似象鼻,若蝎尾,故名象山或蝎子山。山上有田百亩,为黎姓首垦,又名黎家坪。今为同蒲铁路所经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王仙铺

    即今湘南醴陵市东北二十四里王仙镇。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醴陵县图:县东北有王仙铺。

  • 袁坝驿

    即今四川梁平县西北袁驿镇。清光绪《梁山县志》 卷3: 袁坝驿在 “县西九十里”。清彭孙贻《流寇志》 卷4: 崇祯十三年 (1640),过(天星) 关索率义军 “自李子坎东奔达州,屯袁坝驿”。

  • 红牙山

    又名洪牙山、洪崖山。在今广西灵山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“红牙山在灵山县北二十五里。”

  • 卑禾羌海

    即今青海省东部之青海湖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“湟水又东南径卑禾羌海,北有盐池。阚骃曰: (临羌) 县西有卑禾羌海者也,世谓之青海。”古湖泊名。即今青海省青海湖。阚骃《十三州志》载:“临羌县西有卑禾羌海

  • 嘉峪关

    明洪武五年 (1372) 建,在今甘肃嘉峪关市西。因城在嘉峪山西麓,故名。形势险要,为西通西域大道,素称 “天下第一雄关”。明万里长城的西端,即起于此。明设守备,清设游击、巡检驻守。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

  • 统军川

    又名通军水。即今山西洪洞县南汾水东岸支流。《周书·武帝纪》: 建德五年 (576),武帝伐齐,“郑国公达奚震步骑一万守统军川”。即此。古水名。又作通军水。即今山西省洪洞县南汾水支流。北周建德五年(57

  • 即墨侯国

    东汉改即墨县置,属北海国。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六十里康王城(又名大朱毛)。后复为县。东汉贾复子宗所封,治今山东省平度市东南。后复为即墨县。

  • 大甸

    宋大理置,属秀山郡。在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西南勐拉坝子。

  • 中左翼左旗

    又称西路中左翼左旗。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)设,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车车尔勒格。

  • 静边城

    ①辽置,为上京道边防城之一。在今内蒙古满洲里市附近。《辽史· 地理志》: 静边城 “本契丹二十部族水草地。北邻羽厥,每入为盗。建城,置兵千余骑防之。东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”。后废。②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