诸暨州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诸暨县置,属绍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。明太祖己亥年 (1359) 改名诸全州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诸暨县置,即今浙江省诸暨市,属绍兴路。辖境即今浙江诸暨市一带。至正十九年(1359年)朱元璋改名诸全州。
元元贞元年 (1295) 升诸暨县置,属绍兴路。治所即今浙江诸暨市。明太祖己亥年 (1359) 改名诸全州。
元元贞元年(1295年)升诸暨县置,即今浙江省诸暨市,属绍兴路。辖境即今浙江诸暨市一带。至正十九年(1359年)朱元璋改名诸全州。
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霸州: 莫金山在 “州南十八里。相传以莫、金二姓居此而名。宋设莫金口寨于此。俗名口头村”。后为河水所冲,成为平陆。
一名斛石山、威凤山。即今四川成都市北十八里凤凰山,北宋范镇 《仲元龙图兄邀游学射》 诗注: “学射山者,以刘主禅于此学射,故名。” 《资治通鉴》: 唐光启三年 (887),王建攻陈敬瑄,“败汉州刺史张
在今河北雄县西北。《后汉书·公孙瓒传》:据易地,“乃盛修营垒,楼观数十,临易河,通辽海”。唐李贤注: “瓒所居易京故城在今幽州归义县南十八里。” 建安四年 (199) 为袁绍所破。魏晋仍为重镇。《魏书
在今甘肃兰州市西北黄河滨,青石山下。《晋书· 苻坚载记》: 坚遣梁熙等伐张天锡,“梁熙、王统等自清石津攻其将梁粲于河会城,陷之”。
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羊头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5潞州长子县: “神农城,《后魏风土记》 曰: ‘神农城在羊头山上,山下有神农泉,即神农得嘉谷之所。’”
在今福建龙海市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州府: 柳营江巡司 “在府东二十里柳营江之西。洪武三年,设柳营江掣制所,隶福建都转运盐使司。十四年,改批验盐引所。正统九年,改为巡司”。
即今江西上犹县南上犹江。《寰宇记》 卷108虔州南康县: 益浆水 “源出聂都山,在县西五百九十一里,东流入贡水,合西符水,至南野口合良热水”。《清一统志·南安府》: 上犹江 “旧名益浆水。源出湖南桂阳
①在今陕西长安县(韦曲镇)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西安府:交水在“府南三十里。一名福水。上承樊川,西至石碣,遂分为二: 一注沣水,一入昆明池”。②即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)
清光绪八年 (1882) 置,属台湾府。治所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埔里镇。二十一年 (1895)被日本侵占,厅废。又称埔里厅。清光绪十年(1884年)置,治大埔城(今台湾南投县东埔里镇)。属台湾府。辖境
在今四川茂县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49茂州:五福泉“在州治厅下”。三溪水,“《图经》云:自三溪口引水入城。由州治至设厅下,贮以两井,号五福泉,居民汲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