訾家洲
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象鼻山东漓江之中。唐元和中,裴行立在此建立苑庄,为游宴胜地。柳宗元作 《訾家洲亭记》: “桂州多灵山,发地峭坚,林立四野。署之左曰漓江,水之中曰訾氏之洲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訾家洲 “先是訾家所居,因以名之。虽巨浸不能没,自古以为浮洲”。
在今广西桂林市城区东南象鼻山东漓江之中。唐元和中,裴行立在此建立苑庄,为游宴胜地。柳宗元作 《訾家洲亭记》: “桂州多灵山,发地峭坚,林立四野。署之左曰漓江,水之中曰訾氏之洲。” 《明一统志》 卷83桂林府: 訾家洲 “先是訾家所居,因以名之。虽巨浸不能没,自古以为浮洲”。
原名灵岩院。在今山西繁峙县东南八十里天岩山北麓天岩村。创建于金正隆三年 (1158)。元、明、清屡有修葺。主体建筑南殿名文殊殿,为金代遗松。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殿内置一大佛坛,坛上塑文殊、胁侍、天王等
即今广东三水市西青岐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34端州高要县: 青岐镇 “在县东八十五里”。古镇名。在今广东省高要市东。唐属高要县。
指今蒙古国西南鄂尔浑河上游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和宁路: “始名和林,以西有哈剌和林河,因以名城。” 蒙古窝阔台汗七年 (1235) 建都城于河东岸,作万安宫。
元置,属鹤庆路。治所在今云南鹤庆县境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02) 废。元置,治今云南省鹤庆县境内,属鹤庆府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废。
俗称锯齿口、锯子口。即今湖南华容县东南五十三里注滋口镇。清光绪 《华容县志》 图: 东南有注滋口。
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西部,位于万安滩东北。南北长约16海里,东西宽约9海里。水深一般在56—93米之间,西北端最浅处为18.2米。1935年公布名称为比邻康索滩。1947年改名西卫滩。
西汉武帝元狩六年(前117)改江都国置,治所在广陵县(今江苏扬州市西北蜀冈上)。辖境相当今江苏扬州、邗江、江都、高邮、宝应、金湖等市县地。东汉建武十八年(42)改为广陵郡。西汉元狩六年(前117年)析
即今河北故城县北董学村。《清一统志·河间府二》: 董学邨 “即董仲舒故居也。…… 《县志》: 今名董学邨, 在县北三十里清河北乡, 明初分属故城”。
北宋置,属金水县。在今四川金堂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64怀安军:白艻镇“在金水县东北四十里”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唐同光二年(924),唐兵伐蜀,前锋至利州,蜀将王宗勋等西走,“追及(王)宗弼于白艻”
在今辽宁大连市北。东西长8海里,周约24海里,港宽水深,冬不结冰,为天然良港。清光绪二十年(1894)甲午战争时被日本强占,后复归中国,旋租与俄国,租期25年。光绪三十一年(1905)日俄战后,又被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