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灵山
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六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西灵山“在州(今旧州镇)西北一百余里。唐贞观十年,移灵山县治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灵山县:西灵山在“县西一里。一名石六峰山,其峰有六,雄壮奇特,下有三岩:曰龟岩、月岩、前岩。宋陶弼名曰二海岩。弼叙云:治平三年春,移灵山县治于石六峰下是也”。今有明、清摩岩石刻多处。
即今广西灵山县西六峰山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19钦州:西灵山“在州(今旧州镇)西北一百余里。唐贞观十年,移灵山县治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灵山县:西灵山在“县西一里。一名石六峰山,其峰有六,雄壮奇特,下有三岩:曰龟岩、月岩、前岩。宋陶弼名曰二海岩。弼叙云:治平三年春,移灵山县治于石六峰下是也”。今有明、清摩岩石刻多处。
在今安徽泾县西六十里云岭乡。清置守御所于此。
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哈哈泡。《金史·乌春传》: “纥石烈、腊醅、麻产与世祖战于野鹊水,世祖中四创,军败。” 即此。
在今内蒙古西辽河上源西拉木伦河或老哈河流域一带。一说在今辽宁朝阳市东北。《晋书·慕容皝传》: 东晋建元二年 (344) 伐宇文逸豆归,斩涉奕于,豆归远遁漠北,“改涉奕于城为威德城”。
①1932年改上帕行政区置,直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福贡县。因与甘肃康乐县重名,1935年改福贡设治局。②1933年析临洮县置,属甘肃省。治所即今甘肃康乐县。1940年改为康乐县。(1)1922年由丽
在今河南永城市北芒砀山南保安山东麓。梁孝王刘武乃刘文帝刘恒之子、景帝刘启之弟。《史记》 有 《梁孝王世家》。《水经·获水注》: “(砀)山有梁孝王墓。其冢斩山作郭,穿石为藏。行一里到藏中,有数尺水,水
元至元二十年 (1283) 改遂宁府置,属潼川州。治所在小溪县 (今四川遂宁市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遂宁、蓬溪、潼南、安岳、乐至等市县地。明洪武初废小溪县入州,九年 (1376) 降为遂宁县。元至元二十年
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置,属庭州。治所在今新疆奇台县东南老奇台镇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蒲类县 “因蒲类海为名”。宝应元年 (762) 改为后庭县。贞元中为吐蕃所据,废。古县名。唐贞观十四年(64
即陇海铁路宝鸡 (今陕西宝鸡市) 至天水 (今甘肃天水市) 段。长154公里。1939年动工修建,1945年建成。今称陇海铁路宝天段。
清初改大旺安抚司置,属施州卫。治所在今湖北来凤县西南三十二里旧司镇。雍正十三年(1735)废。
在今陕西长安县东南西韦村。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。总章三年(670)为迁葬高僧玄奘遗骨而建。唐肃宗题塔额“兴教”二字,故名。清同治年间曾被兵火焚毁。1922年和1939年两度重修。寺西慈恩塔院内,有玄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