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西市

西市

①汉长安市场之一 。《汉书·惠帝纪》:六年(前189),“起长安西市”。《三辅黄图》、《长安志》均以西市为长安九市之一。《文选·两都赋》 李善注引《汉宫阙疏》曰:“长安立九市,其六市在道西,三市在道东。”或说西市是指长安洛城门外杜门大道西侧六市的合称。

②唐长安城(今陕西西安市)两大市场之一。在长安城西部,西接群贤、怀德二坊,东连延寿、光德二坊,北邻醴泉坊,南靠怀远坊。徐松《唐两京城坊考》卷4:西市“南北尽两坊之地,市内有西市局、市署、平准局、衣肆、鞦辔行、秤行……”。据《考古》1963年第11期《唐长安城考古纪略》载:“西市平面呈长方形, 南北长1031米,东西广927米。市的北、东两面尚有夯筑的围墙基址,墙基宽皆4米许。市内有南北向的和东西向的平行街道各两条,宽皆16米, 四街交叉呈“井”字形。南北向的两街相距309米,东西向二街相距327米。……将整个市界内画成九个长方形,每方的四面都临街。当时的铺店即可设在各方的周围。”

③唐东都三市之一。在唐东都城固本坊,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西南部。三市中西市存在的时间最短,唐天授三年(692)置,不久即废。武后长安四年(704)复置,玄宗开元十三年(725)又废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苇桥

   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,或在库尔勒市境。《后汉书·班超传》:永元六年(94),超发龟兹、鄯善等八国兵讨焉耆,兵到尉犁界,“焉耆国有苇桥之险,广乃绝桥,不欲令汉军入国。超更从它道厉度”。清祁韵士《西

  • 绵山

    ①在今山西平定县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0平定州: 绵山 “在州东九十里,一名紫荆山。周三十里,泽发水出焉”。《清一统志·平定州》 云: “旧传介子推避晋文公处,中有介子推庙。”②又名介山。在今山西介休

  • 小招寺

    又名喇木契、巴汉招寺。即今西藏拉萨市中心小昭寺,南距大昭寺半里许。相传为公元7世纪中时,由文成公主督饬藏、汉工匠建造。原建筑与内地寺庙相同,后几经焚毁修建,已面目全非。因公主悲思唐朝,故庙门东向。寺中

  • 石盂山

    在今安徽黟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黟县:石盂山在“县西北十余里。高五百仞,袤三十里。中有巨石如盂,泉出不竭。南连碧山”。

  • 便县

    西汉置,属桂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永兴县。以郴水支流便水而得名。东晋省入郴县。陈永定三年(559) 复置,隋又废。古县名。西汉高帝分郴县置,治今湖南省永兴县。属长沙国,后属桂阳郡。惠帝元年(前194年)封

  • 腾格里泊

    古名屠申泽。又名腾格里鄂模、腾格里脑儿。在今内蒙古磴口县西北。据传1950年以前还有湖泊存在,其后即逐渐干涸。《清一统志·鄂尔多斯》“临河旧城” 条: “按黄河北流,经古朔方之西,行五百余里,一支分为

  • 栾村

    即蓝村。今山东即墨市西蓝村镇。清同治《即墨县志》 卷2有栾村。

  • 花县

    清康熙二十四年(1685)析南海、番禺二县置,属广州府。治所在今广东花都市东北花山镇。以花山为名。民国初属广东粤海道。1920年直属广东省。1938年移治赤坭国泰。1939年迁今市西北三华村。1946

  • 登封县

    唐万岁登封元年 (696) 改嵩阳县置,属洛州。治所即今河南登封市。《元和志》 卷5: “则天因封岳,改为登封。” 神龙元年 (705) 复为嵩阳县。二年 (706) 复为登封县。开元元年 (713)

  • 渥洼池

   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市荣乡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3黎州守御千户所: 渥洼池 “在蛮部中,产良马。其前后之田,皆膏腴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