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山
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宜春县: 袁山“在县东北五里。昔隐士袁京居于此山,死葬其侧,乃名为袁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8袁州: 袁山“周回二十里”。隋置袁州以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: 袁山 “其北曰小袁山,回耸相对”。
即“来山”。
在今江西宜春市东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9袁州宜春县: 袁山“在县东北五里。昔隐士袁京居于此山,死葬其侧,乃名为袁山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28袁州: 袁山“周回二十里”。隋置袁州以此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7袁州府宜春县: 袁山 “其北曰小袁山,回耸相对”。
即“来山”。
即今越南河内市红河东岸嘉林县。《明史·安南传》: 永乐四年 (1406),张辅等征安南,“师次芹站,遂造浮桥于昌江以济。前锋抵富良江北嘉林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 112安南北江府:嘉林城“在府西南,即
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二里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会稽郡乌程县: “有欧阳亭。” 《新唐书·宰相世系表四》: “无疆子蹄更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,为欧阳亭侯。” 即此。
民国置,即今山东诸城市北四十里相州镇。为通安丘孔道。清道光 《诸城县续志》 卷2有相州集。在山东省诸城市境北部。面积96.2平方千米。人口4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相州,人口1.5万。原因潍水改道无常,村
即雷首山。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南。《尚书·商书 ·汤誓》: “伊尹相汤伐桀,升自陑。”伪孔传: “桀都安邑,汤升道从陑出其不意。陑在河曲之南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46河东县: “雷首在河东界,此山有
即吉兰丹。 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东北部吉兰丹一带。清谢清高 《海录》 有专条记述。
原属土谢图汗部,清雍正九年(1731)改属赛音诺颜部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巴彦洪古尔省巴彦布尔德西。
十六国前凉都城姑臧城(今甘肃武威市城)内的宫殿。《晋书·张天锡传》 载:“天锡所居安昌门及平章殿无故而崩,旬日而国亡。”
一作大口镇。即今河南偃师市西南大口乡。明弘治《偃师县志》卷1:“大口店,在县西南四十里。”
唐南诏置,在今云南大理市西北七十八里上关。唐樊绰《蛮书》卷5:蒙归义“取大厘城,仍筑龙口城为保障, 阁罗凤多由太和、大厘、邆川往来”。苍山、洱海在此交接,为南诏、大理都城阳苴咩城北面的防戍要地。蒙古忽
即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北雁翅镇硃窝村。明万历中李庸率矿工起义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