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渡桥
又名江东桥。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建于南宋嘉定年间。相传初建时,桥基屡建不稳,偶见有虎负子渡江,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,桥基遂固。故又名虎渡桥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 虎渡桥 “在龙溪县东四十里,跨柳营江,长二百丈,酾水十五道。亦名江东桥。宋建”。
又名江东桥。即今福建龙海市北江东桥。建于南宋嘉定年间。相传初建时,桥基屡建不稳,偶见有虎负子渡江,乃就该处水中礁上垒石建墩,桥基遂固。故又名虎渡桥。《清一统志·漳州府》: 虎渡桥 “在龙溪县东四十里,跨柳营江,长二百丈,酾水十五道。亦名江东桥。宋建”。
即今广西贺县西南沙田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贺县: “北有沙田寨巡检司,后迁县 (故治在今贺街镇) 西点灯寨,寻废。”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东南沙田。明时移沙田寨巡检司治此。
元置,在今广东雷州市南英利镇。明改为英利驿。元置,在今广东省雷州市南英利。明改为英利驿。
在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》: 五代南平高氏三王墓 “在江陵县西龙山乡郝泉里。武信王季兴、文献王从诲、正懿王保融也”。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置,属澂江路。治所在今云南江川县东北二十六里龙街。二十年(1283)降为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,治今云南省江川县龙街村。属澂江路。二十年降为县。
在今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东北九十六里老卡寨。清末设老卡对汛。
东汉改即丘县置,属琅玡国。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禹王城。后复为县。东汉改即丘县置,治今山东省郯城县东北。后国除仍为即丘县。
清宣统元年(1909)于德尔格忒土司南部地置,属登科府。治所在麻陇(今四川白玉县)。“白玉”,藏语意为“吉祥盛德之地”。1913年改为白玉县。清宣统二年(1910年)置,治今四川省白玉县。1913年降
明洪武二十年(1387)置,属镇海卫。治所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南六鳌镇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废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年)置,治今福建省漳浦县东南六鳌镇。属镇海卫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年)废。《读
唐天宝元年(742)改清源县置,属清源郡。治所即今福建仙游县。《元和志》卷29泉州仙游县:仙游山“在县西三十里,县因以为名”。清同治《福建通志》卷2 《沿革》:仙游县“临川何氏兄弟九人学道于此仙去,故
一名湓浦口。即今江西九江市西古湓水 (今龙开河) 入江之口。古湓口城 (又称湓城),历来为戍守重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