虎山
①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皇始元年 (396),“春正月,大蒐于定襄之虎山,因东幸善无北陂”。
②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狮子洋水道中。有二山相对,西曰小虎山,东曰大虎山。虎门因虎山为名。
③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那地州: 虎山 “在州南。以山形蹲踞也”。
(1)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东北。北魏皇始元年(396年)拓跋珪打猎于此。(2)即“衡山(2)”。
①在今内蒙古固阳县西北。《魏书·太祖纪》: 皇始元年 (396),“春正月,大蒐于定襄之虎山,因东幸善无北陂”。
②在今广东番禺市东南狮子洋水道中。有二山相对,西曰小虎山,东曰大虎山。虎门因虎山为名。
③在今广西南丹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那地州: 虎山 “在州南。以山形蹲踞也”。
(1)古山名。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东北。北魏皇始元年(396年)拓跋珪打猎于此。(2)即“衡山(2)”。
一作沲口。又称驼口镇。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旧唐书· 宪宗纪》: 元和十二年 (817)十月,“裴度往沲口观板筑五沟”。《资治通鉴》 作沱口。在今河南省郾城县东南沱沟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元和十二年(
指今安徽淮水之北。当在今安徽凤台县境。《左传》: 襄公三年 (前570),“晋侯使荀会逆吴子于淮上”。即此。
春秋邾邑。在今山东济宁市东。《左传》:昭公十九年(前523),“宋公伐邾,围虫”。同年,邾人、郳人、徐人会宋公,“同盟于虫”,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邾邑。在今山东省济宁市东。鲁昭公十九年(前523年),宋
唐、五代方镇名。唐乾宁四年 (897) 以沂海节度使号泰宁军,治所在兖州 (今山东兖州市)。辖沂、海、兖、密、徐五州,相当今山东胶州湾以西,高密、安丘、莱芜、泰安以南,济宁及江苏丰县以东,南至安徽怀远
在今越南清化省西北境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12安南清化府: 俄乐城 “在府西南,即今俄乐县。宣德初,俄乐土官黎利反,官军讨之,遁入老挝。既而复还,官军击走之于清化”。
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五十里半截塔镇。民国熊知白《东北县治纪要》热河省围场县:“县属半截塔,位于伊马都河左岸,距天宝山七十里,至多伦二百三十里。户数一百,人口八百。”在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
①即盘秀山。在今山西屯留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2屯留县: 盘秀山 “岩岫盘曲,孤峰秀挺,亦名盘石山”。②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二里。《寰宇记》 卷76盘石县: 盘石山 “在县西北”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
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4钦州“钦江”条:“又州东南百余里有防城江。”《清一统志·廉州府》:防城江“在钦州西南一百五十里。源出十万山,南流由渔洲港入海”。
唐天宝元年 (742) 改洋州置,治所在西乡县 (今陕西西乡县)。辖境相当今陕西洋县、西乡、镇巴、佛坪等县地。天宝十五年 (756) 移治兴道县(今陕西洋县)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为洋州。北魏晋明
蒙古宪宗四年 (1254) 置官渡千户,元至元十二年 (1275) 改官渡县,属善州。治所在今云南昆明市南二十里官渡镇。后废入昆明县。古县名。元置,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南官渡街。属善州。不久废入昆明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