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107信州铅山县: “又有铜宝山,连桂阳山,出铜。” 《清一统志 ·广信府一》: 铜宝山 “在铅山县西南七里。旧名杨梅山,一名七宝山。下有银平坑,石窍中胆泉涌出,浸铁成
①三国魏置,治所在平昌县(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六十里),寻废。晋惠帝时复置,治所在安丘县(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十二里)。北魏移治昌安县(今安丘市东南)。北齐省。②东魏平平中置,治所在昌平县(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
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合州。治所在奴山列宿坝 (在今四川潼南县东南)。 《元和志》 卷33铜梁县: “取小铜梁山为名。” 开元三年 (715) 移就涪江南岸 (
即今云南威信县城扎西镇。清有经制外委驻此。1921年威信县迁治于此。
①隋开皇三年 (583) 改平羌县置,为嘉州治。治所即今四川乐山市。九年 (589) 改为青衣县。②隋开皇十三年 (593) 置,属嘉州。治所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。《元和志》 卷31峨眉县: “枕峨眉山
在今湖南长沙市西岳麓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63长沙府: 抱黄洞 “在岳麓山万寿宫后。俗传洞有蟒患,晋陶侃射死之。后有道家者流修炼居此,因名抱黄”。清光绪 《湖南通志》 卷13引 《南岳总胜集》 称: “宋
又名门水、鸿胪涧。即今河南灵宝市东宏农涧或涧河。《后汉书·董卓传》:兴平二年(195),张济合李傕等与董承、杨奉“大战于弘农东涧。承、奉军败”。即此。
元置,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约在今贵州都匀市东北。后废。元置,治今贵州省丹寨县北清水江东岸。属播州军民安抚司。后废。
洙、泗二水合称。古时两水自今山东泗水县合流西下,至鲁国都城 (今曲阜市) 北又分为二水。《水经·泗水注》: 泗水 “又西南流,经鲁县分为二流,水侧有一城,为二水之分会也。北为洙渎……南则泗水。夫子教于
①宋置,即今陕西延川县东南七十里延水关。《明一统志》卷36延安府:永宁关“在延川县境,路通绥德。宋置,元废”。②亦名延绥关。北宋置,在今陕西清涧县东七十里。后废。③金改永宁寨置,属石楼县。在今山西石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