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萧县

萧县

①秦置,属泗水郡。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十里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属沛国。三国魏属谯郡。西晋又属沛国。南朝宋为沛郡治。北齐天保七年 (556)改为承高县。隋开皇六年 (586) 更名龙城县,十八年 (598) 改为临沛县。大业初复名萧县,属彭城郡。唐属徐州。宋移故治南半里。明万历五年 (1577) 没于水,迁治于三台山之南,即今萧县。清属徐州府。民国初属江苏徐海道。1928年直属江苏省。1955年划归安徽省。

②北魏侨置,属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藕塘乡。后废。

③北魏延昌中侨置,属沛郡。治所在虞城 (今河南虞城县北二十二里李老家乡附近)。北齐废。


(1)古县名。南朝梁置,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南。北齐时废。(2)今县名。在安徽省北端。属宿州市。面积1871平方千米。人口130.2万。辖18镇、5乡。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。据《路史》载,夏代启封孟亏“作土于萧”,“是为萧孟亏”。周庄王十五年(前682年),萧邑大夫大心平宋乱有功,封为萧君,建萧国。周定王十年(前597年),萧为楚灭,后楚兵撤,萧旋为宋邑。战国时,周赧王二十九年(前286年),宋为齐灭,萧属齐。公元前221年,秦灭齐,统一中国,实行郡县制,始置萧县;初属砀郡,后属泗水郡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初属沛郡。建武八年(32年)属沛国。三国魏属豫州谯郡。太和三年(229年)称萧国;青龙二年(234年)复为县。两晋属沛国。北齐天保元年(550年)属彭城郡。天保七年(556年)改为承高县。隋开皇六年(586年),改承高县为龙城县。开皇十八年改临沛县。大业元年(605年)仍改萧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属徐州。其后至清末,均为徐州辖地。1912年属徐海道。1927年属江苏省徐州管辖。1949年划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区。1952年直属江苏省。1953年属徐州专区。1955年改属安徽省宿县专区,1956年属蚌埠专区,1961年复宿县专区。1999年属宿州市。因古为萧国地得名。地处淮北平原东北部、黄泛区南侧。大部分为平原,仅县东南部和沿县城东北、西南一线为低山残丘。黄河故道堤南属淮河水系,堤北属黄河水系。主要河流有大沙河、闸河、岱河、龙河、洪碱河、倒流河、湘西河、港河、毛河、申河等。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。农产有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花生、芝麻、甘薯等,并产葡萄、苹果、梨、黄桃、白桃、巴斗杏、柿子、石榴、山楂。矿产有磷、大理石、方解石、磁土、白云石、砚墨石、膨润土等。主要工业有建材、机械、医药、化工、食品、纺织、冶金。陇海、徐阜铁路纵横穿越,东临京沪铁路,连霍、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会,310、311国道经此。古今画家辈出,有“国画之乡”誉称。名胜古迹有花甲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、白土萧窑遗址和皇藏峪森林公园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邳睢县

    1948年析邳县、睢宁二县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土山(今江苏邳州市西南土山镇)。1952年划归江苏省。1953年裁入邳县、睢宁二县。旧县名。盐阜抗日根据地设。1948年由江苏省邳县、睢宁二县析置。以两县

  • 仙洞村

    在今广东新会市南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 新会县:“南有沙村巡检司,本治大神冈,后迁仙洞村,又迁长沙村,后复故治。”

  • 青丘

    在今山东广饶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35乐安县: 青丘 “相传齐景公尝畋于此。司马相如 《子虚赋》 ‘秋田乎青丘’ 是也”。《清一统志·青州府二》:清水泊 “亦即古之青丘,一名青丘泺”。

  • 柏驾桥镇

    即今安徽青阳县东南十五里架桥。清乾隆 《青阳县志》 卷1: “百驾桥即柏家桥,离城十五里,系木桥通徽要路。”

  • 都元国

    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东北部。一说在今马来半岛南部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: “自日南障塞、徐闻、合浦船行可五月,有都元国。”

  • 丛州

    唐贞观三年(629)以党项归附置,为羁縻州,属松州都督府。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境。广德后没入吐蕃。

  • 防门

    在今山东平阴县东北。《左传》:襄公十八年(前555),晋侯伐齐,“齐侯御诸平阴,堑防门而守之广里”。杜注:“平阴城在济北卢县东北,其城南有防,防有门,于门外作堑横行,广一里。”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平阴

  • 凤山县

    ①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)置,属台湾府。治兴隆庄(今台湾高雄市北左营区)。乾隆五十三年(1788)移治今高雄县(凤山市)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)被日本侵占,县废。②1919年改东兰土州同置,属广西

  • 剑潭

    在今台湾省台北市西北角,基隆河湾形成的水潭。清乾隆间范咸 《重修台湾府志》 卷1引 《台湾志略》: “剑潭在北淡水大浪砅社二里许,番划艋舺以入,水甚阔。有树名茄冬,高耸障天,大可数抱,峙于潭岸。相传荷

  • 洣泉

    在今湖南炎陵县东。为洣水上游。《水经·洣水注》: 洣水 “西北流径茶陵县之南”。赵一清释曰: “ 《名胜志》 衡州府酃县下云,洣水源出洣泉。注 《水经》 云: “泉不常见,遇邑政清明,年谷丰稔,其泉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