营水
即今湖南湘江支流潇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,西流径九疑山下……又西径营道县,冯水注之。……又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,营水又东北径营浦县南。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……又北流入营阳峡,又北至观阳县而出于峡。营水又西北径泉陵县西,营水又北流注于湘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: 营水 “源出宁远县南,西流径江华县东,又北流径道州 (今道县) 东,又北流至零陵县(今永州市) 西,入湘水。自道州 (今道县) 以上,今谓之沲水。自道州 (今道县) 以下,今谓之潇水”。
即今湖南湘江支流潇水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“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山,西流径九疑山下……又西径营道县,冯水注之。……又西北屈而径营道县西,营水又东北径营浦县南。营水又北都溪水注之……又北流入营阳峡,又北至观阳县而出于峡。营水又西北径泉陵县西,营水又北流注于湘水。” 《清一统志·永州府一》: 营水 “源出宁远县南,西流径江华县东,又北流径道州 (今道县) 东,又北流至零陵县(今永州市) 西,入湘水。自道州 (今道县) 以上,今谓之沲水。自道州 (今道县) 以下,今谓之潇水”。
即吴国。先秦国名。为周太王子太伯、仲雍所建,初都藩离(一作梅里,在今江苏无锡市东南),后迁都吴(今江苏苏州市)。春秋后期国力强盛,南败越国,并北上与晋国争霸。公元前473年为越国所灭。见“吴”。
一作桂阳。战国魏地,在今河南长垣县西南。《史记· 魏世家》: 惠王十八年 (前352),“ (秦) 拔邯郸。赵请救于齐,齐使田忌、孙膑救赵,败魏桂陵”。《史记·田敬仲完世家》 《正义》 称“在曹州乘氏
在今安徽祁门县东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赤溪水“在祁门县东四十里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赤溪水“在县东北。出黟县鱼亭山,西流五十里合大共水”。
①唐天宝五年 (746) 改真符营置,为昭德郡治。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。乾元元年 (758)为真州治。后没入吐蕃,废。②唐天宝八年 (749) 改华阳县置,属京兆府。治所在黎园北 (今陕西洋县北境)。
明置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盐池县西南萌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2灵州守御千户所:萌城堡 “在所东南二百二十里。《舆程记》 ……又东南四十里为隰宁堡,又四十里曰萌城堡,亦曰萌城驿,与庆阳府环县接境,
蒙古至元七年 (1270) 置,属甘肃行省。治所即今甘肃酒泉市。辖境相当今甘肃疏勒河以东,高台县以西地区。明洪武二十七年 (1394) 改置肃州卫。见“肃州(1)”。
即訾邑。春秋楚地,在今河南信阳县境。《左传》: 昭公十三年 (前529),楚灵王 “师及訾梁而溃”。古邑名。即訾。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北。《左传》昭公十三年(前529年):楚灵王“师及訾梁而溃”
在今浙江台州市黄岩区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2黄岩县: 松岩在 “县西十五里。沿岩而上,凡七里始登石梯,梯数百级,俗名古仙百步街。上平广,有古松、碧潭之胜”。
自同蒲铁路轩岗站(今山西原平县西北轩岗镇)至石滩煤矿。长2.7公里。日伪于1940年修筑。1946年被拆除。
明万历十四年 (1586) 置,属曲靖卫。治所在今云南罗平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定雄废所“平者继荣余党,移调曲靖中左所驻防于此,赐名定雄”。清康熙五年 (1666) 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