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莱芜县

莱芜县

①西汉置,属泰山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南博山城东五十五里城子村。西晋废。《水经·淄水注》: 淄水 “东北流径莱芜谷,屈而西北流,径其县故城南。《从征记》 曰: 城在莱芜谷……旧说云: 齐灵公灭莱,莱民播流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”。

②唐长安四年 (704) 置,属兖州。治所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八十里文字城。《元和志》 卷10莱芜县: “齐灵公灭莱,莱人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” 元和十五年 (820) 省入乾封县。大和元年(827) 复置。北宋属袭庆府。金改属泰安州,移治今莱芜市。明洪武初属济南府,二年 (1369) 改属泰安州。清属泰安府。民国初属山东济南道。1925年改属泰安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47年初在此发生歼灭国民党军李仙洲部之莱芜战役。1983年改设莱芜市。


(1)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南城子村。相传春秋齐灵公灭莱,莱民流播此谷,邑落荒芜,故曰莱芜。属泰山郡。晋不改。南朝宋废。(2)古旧县名。武周长安四年(704年)置,治今山东省莱芜市东北南文字村。属兖州。后废。寻复置。北宋末属袭庆府。金移治今市。金、元、明属泰安州,清属泰安府。抗日战争期间曾分设莱芜、博莱、新甫三县。1983年撤销,改设莱芜市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朝天岭

    ①在今福建南靖县西北,与漳平市接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99南靖县: “朝天岭在县西北百余里,山最高耸,四时云雾接天,当漳平、龙岩两县界。”②在今福建长泰县东南朝天岭下。明正统五年(1440) 置巡司于此

  • 封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开封市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7开封府祥符县: 封台 “在南薰门外。洪武初,幸汴时所筑”。

  • 泥沟

    在今江苏丰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徐州府一》:泥沟 “在沛县西北五十里。亦名泥沟河。源出山东滕县白马山,自鱼台县流入,经沙河镇西南入漕河”。

  • 上保镇

   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上堡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南安府崇义县:上保镇在“县西北一百二十里。本上犹县之过步镇巡司,正德十四年,王守仁以上保、石溪、烂泥坑路通郴、桂,奏请徙置,改今名”。

  • 干塘市

    在今广东雷州市西南五十五里。清光绪《广东舆地全图》海康县图:乌石港之北有干塘市。

  • 特穆尔图淖尔

    古名热海。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之伊塞克湖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特穆尔图淖尔 “亦曰图斯库尔河。东西长四百余里,南北广处百二十余里,狭处八十余里”。

  • 大泽乡

    秦属蕲县。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四十里大泽乡。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:秦二世元年(前209)七月,“发闾左适戍渔阳,九百人屯大泽乡。陈胜、吴广皆次当行”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沛国:“蕲有大泽乡,陈涉起此。”附

  • 北阳镇

    金置,属邯郸县。在今河北邯郸县境。在河南省淇县南部。面积117平方千米。人口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北阳,人口 2580。相传,早有高姓居此,故曾名高家屯。后因此地有一大沙沟,村处于沟北,故名。1957年设

  • 鸣玉溪

    即今四川忠县西之长道河。唐白居易 《长庆集》 卷18 《木莲树》: “忠州西北十里有鸣玉溪,生者穰茂。” 《寰宇记》 卷14忠州临江县: “鸣玉溪在州西十里。上有悬崖瀑布,高五十余丈,潭洞幽邃,古木苍

  • 庆寿寺双塔

    在今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28号。始建于金章宗初年,定名为大庆寿寺。元朝重建。明正统十三年(1448)重修,改名大兴隆寺,又称慈恩寺。清乾隆二十九年(1764)又予重修。1954年扩建西长安街时拆除。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