草市
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二年 (937),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举魏州反,“遣兵渡河焚草市”。胡三省注: “时天下兵争,凡居民在城外,率居草屋以成市里,以其价廉功省,猝遇兵火,不至甚伤财以害其生也。此草市在滑州城外。”
②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东四里草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 草市 “在江陵县东镇流门外”。
③即今湖南衡东县东南六十二里草市镇。旧属衡山县,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①在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 五代晋天福二年 (937),天雄军节度使范延光举魏州反,“遣兵渡河焚草市”。胡三省注: “时天下兵争,凡居民在城外,率居草屋以成市里,以其价廉功省,猝遇兵火,不至甚伤财以害其生也。此草市在滑州城外。”
②即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 (故江陵县城) 东四里草市镇。《清一统志·荆州府二》: 草市 “在江陵县东镇流门外”。
③即今湖南衡东县东南六十二里草市镇。旧属衡山县,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
北宋置,属延安府。即今陕西安塞县北青石崖村。
即今云南丽江纳西族自治县西南九河白族乡(白汉场)。由剑川出中甸、维西要道。清有经制外委驻此。
唐麟德二年(665)置,治所在罗目县(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及乐山市金河口区地。上元三年(676)废。唐麟德二年(665年)置,治罗目县(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境
即今浙江泰顺县治罗阳镇。《明史· 地理志》 温州府泰顺县: “景泰三年以瑞安罗洋镇置。”
简称龙兴寺。在今安徽凤阳县北。为明洪武十六年(1383)在离於皇旧寺(皇觉寺)十五里之中都城内盛家山重建的佛寺。
一名龙头壁。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北。《寰宇记》卷46闻喜县:龙头壁“后周绛州及正平郡所理也,在县东北二十八里”。
在今山东济南城西趵突泉公园内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2 “大明湖” 条载历下名泉,有 “柳絮”泉。清光绪 《山东通志》 卷28: “柳絮泉在金线泉东南角,泉沫纷翻,如絮飞舞。”
在今山西中阳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汾州府》: 窟龙关 “在石楼县东北六十里黄云山口,东通孝义,南抵隰州,北接宁乡。明洪武初置巡司。今裁”。后划归中阳县。
亦名席帽溪堡。北宋元丰五年 (1082)置,属乐共城。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宋史·蛮夷传四》: 元丰五年 (1082),“筑乐共城、江门砦、梅岭、席帽溪堡,西达淯井,东道纳溪,皆控制要害”。不久废。
①东汉初平三年(192)分乌伤县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金华市。以山得名。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为东阳郡治。南朝陈为金华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名吴宁县。②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武强县置,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