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茅山

茅山

①古名句曲山,又名三茅山。即今江苏西南部,地跨今句容、金坛、溧水、溧阳等县市境之大茅山。南北走向,高峰有丫髻山、方山等。宋 《景定建康志》 卷17引 《真诰》 曰: “汉宣帝时有三茅君得道,掌此山,故谓之茅山。” 又称之为三茅山。为道教名山之 一,号称第八洞天。南朝齐梁人陶弘景隐居于此。

②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6蕲州: 马下山 “其相近者又有茅山,临大江,下有石矶十三处。古云,九里十三矶。今有茅山镇巡司戍守”。


在江苏省西南部句容、金坛两市之间,北与镇江市丹徒区、南与溧阳市交界。原名句曲山。传西汉景帝时茅盈、茅衷、茅固三兄弟得道于此,遂名茅山,亦名三茅山。南朝齐陶弘景隐居于此。周约75千米,海拔200~300米。主峰髻山,俗称丫头山,海拔410米。为秦淮河水系和太湖水系分水岭。道教茅山派发源地。有九霄万福宫等著名道观。多石灰岩溶洞,以华阳、良常、金牛等洞为著。有茶林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尚冠里

    汉长安城 (今陕西西安市西北) 闾里名。具体方位不详。《三辅黄图》 卷2: “长安闾里一百六十,室居栉比,门巷修直。有宣明、建阳、昌阴、尚冠、修城、黄棘、北焕、南平等里。” 《汉书·宣帝纪》: 帝少时

  • 罗东堡

    即台湾宜兰县东南罗东镇。清末 《台湾地舆总图》 宜兰县舆地说略: “东南二十里曰罗东,旧设巡检,已裁。” 清光绪二十一年 (1895) 日本侵占台湾后,曾发生抗暴斗争。即今台湾省宜兰县东罗东镇。为太平

  • 光武洞

    在今山东滕州市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邹县:“光武洞在县南六十里。地名瓦曲村,相传光武曾避兵于此。”

  • 苏曹镇

    即今河北邯郸市东北苏曹乡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70:苏曹镇“在(邯郸)县东北五里。有桥跨滏水口,为水路停泊之所”。

  • ①又作聃或冉。西周初封国。姬姓。在今安徽临泉县。春秋时为蔡国所灭。《春秋》:文公三年(前624),“伐沈,沈溃”。《左传》:定公四年(前506)“夏,蔡灭沈”。②古国名。在今山西汾水流域。《左传·昭公

  • 呼伦县

    1920年置,属黑龙江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海拉尔市。1940年伪满改设海拉尔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置,治海拉尔城(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)。1941年改设海拉尔市。1945年当地解放,仍名海拉尔市。

  • 乾壁

    在今山西襄汾县东北。《魏书·太祖记》:北魏天兴五年 (402),“诏并州诸军积谷于平阳之乾壁”,以备后秦。“姚兴遣其弟安北将军、义阳公平率众四万来侵,平阳乾壁为平所陷”。在今山西省襄汾县西北襄陵镇东南

  • 西瓯

    古百越的一支。秦汉时主要分布在今广西及广东部分地区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赵佗“以兵威边,财物赂遗闽越、西瓯、骆,役属焉”。《寰宇记》:“永嘉为东瓯,郁林为西瓯。”一说即骆越,梁顾野王《舆地志》:“交趾

  • 龙山寺

    清康熙三年(1664)建,在今台湾台北市西南万华区(艋舺)。(1)初名普现殿,又名天竺寺。在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。相传始建于隋代,明天启间重建,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建山门、华表、殿堂门、钟鼓楼。

  • ①春秋楚置,即今江西波阳县。《史记·楚世家》: 楚昭王 “十二年,吴复伐楚,取番”,即此。秦置番县。②亦作蕃。藏文音译。指西藏远古某地区,或指吐蕃即西藏地区,或指大蕃即藏族聚居地区。(番pó) (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