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范县

范县

①西汉置,属东郡。治所在今山东梁山县西北范城。一说在今河南范县东南张庄乡旧城村。东汉末属东平国。北魏属兖州东平郡。北齐废。

②北魏置,为济州东平郡治。治所在秦城 (今河南范县东南四十里张庄乡旧城村)。以春秋晋范武子姓氏为名。北齐废。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复置,属济州。大业初属济北郡。唐武德二年 (619)为范州治,五年州废,县属济州。贞观八年 (634)改属濮州。天宝初属濮阳郡,乾元初属濮州。北宋仍属濮州。元初属东平府路,至元二年 (1265) 复属濮州。明洪武三年 (1370) 废。寻复置,属东昌府濮州。二十五年 (1392) 圯于河,迁今山东莘县南古城村。清属曹州府。民国初属山东东临道。1925年改属曹濮道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58年迁治今河南范县 (樱桃园村北)。1964年划归河南省。


在河南省东北部、黄河西北岸,与山东省毗邻。属濮阳市。面积524平方千米。人口48.8万。辖2镇、11乡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春秋时为晋范武子士会邑。《孟子·尽心上》:“孟子自范之齐”,即此。西汉置范县,治今范县东南与山东省交界处,属东郡。以范武子姓氏为名。三国魏、晋属东平国。北魏属东平郡。北齐县废。隋开皇十六年(596年)复置范县,属济州。大业中属济北郡,移治今范县东南旧范县。唐、宋属濮州。蒙古初属东平路,至元二年(1265年)属濮州。明洪武二十三年(1390年)因县城毁于河水,范县迁治今山东省莘县南古城。清因之。1914年属东昌道,1926年属曹濮道。1939年属冀鲁豫边区。1949年属平原省濮阳专区。1952年属山东省聊城专区。1956年县人民政府由古城迁至樱桃园村北,即今县城。1964年属河南省安阳专区,1969年属安阳地区,1983年属濮阳市。地处黄卫洪积冲积平原,地势平坦。黄河流经东南部边缘,金堤河流经北部。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。产小麦、玉米、大豆、谷子、花生、芝麻、棉花等。矿产有石油、天然气。有机械、农机、电机、油脂、化工、水泥、电力、针织、印刷、皮革等厂。新范、鹤台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苏佑墓、李先芳墓、闵子骞墓、丹朱墓、榆园军农民起义故址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宣宁县

    金大定八年 (1168) 改宣德县置,属大同府。治所在今内蒙古凉城县东北麦胡图乡淤泥滩村古城。元属大同路。明初废。古县名。金大定八年(1168年)改宣德县置,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东北淤泥滩村。明洪武

  • 滦平支线

    自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双头山,东北至承德市西北大庙。长22.6公里。为锦古铁路支线。日伪于1942年建成。1945年拆除。

  • 东路右翼中前旗

    即蒙古车臣汗部右翼中前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肯特省温都尔汗西南,克鲁伦河北岸。

  • 乌浒水

    即妫水。今中亚阿姆河。

  • 南康路

    元至元十四年 (1277) 升南康军置,治所在星子县 (今江西星子县)。其辖境相当今江西星子、永修、都昌等县地。明初改为西宁府,不久又改南康府。元至元十四年(1277年)升南康军为路,属江淮行省。治所

  • 率芒溪

    即今台湾省屏东县东南枋寮乡南士文溪。连横 《台湾通史·疆城志》 凤山县: “率芒溪为凤(山)、恒 (春) 之界。” 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台南府恒春县: “率芒溪出恒春县北武吉山,合一水,西流入于海。”

  • 民和县

    1930年析乐都县置,属青海省。治所在古鄯堡(今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古鄯镇)。1931年移治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(上川口镇)。1985年改设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。旧县名。1930年析乐都县置。原治上

  • 大庸千户所

    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置,属永定卫。治所即今湖南张家界市西南二十六里大溶溪镇。清属永定县,后废。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年)置,治今湖南省张家界市,永乐初徙治今张家界市西南大庸所。属永定卫。清康熙

  • 京东西路

    北宋熙宁七年 (1074) 分京东路西部置,治所在兖州 (今山东兖州市),后移治应天府(宋景德时升宋州为府,在今河南商丘县南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泰安、平阴、阳谷及河南范县以南,山东东明、河南宁陵、柘城以

  • 喀尔喀札萨克旗

    喀尔喀南右旗的俗称。在今青海共和县西沙珠玉河北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