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英山县

英山县

南宋咸淳初置,属六安军。治所即今湖北英山县。明曹学佺 《名胜志》: “宋淳祐中始立鹰山寨,咸淳初改名英山。……仍寨名。” 清光绪《安徽通志》 卷33: 英山在 “英山县东五十里。山高峰秀,为群山冠,县以此名”。寻废。德祐二年(1276) 复置。元属六安州。明崇祯十二年 (1639)移治章山 (今英山县西北),十六年 (1643) 移治添楼乡 (今英山县北),清顺治初还旧治。民国初属安徽安庆道。1928年直属安徽省。1932年改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东部、大别山南麓,东邻安徽省。属黄冈市。面积 1449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7万。辖8镇、3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温泉镇。南宋咸淳三年(1267年)设置英山县。属六安军,旋废。德廞二年(1276年)复置。县以山名。《安徽通志》英山:“英山县东五十里,山高峰秀,为群山冠,县以此名”。元、明属六安州辖。清属六安直隶州。1912年属安徽省安庆道。1931年,英山农民起义,改英山县为红山县,属中共鄂豫皖特区(省)皖西北道领导。1932年,国民政府复称英山县,同年划归湖北省。1949年属黄冈专区,1970年属黄冈地区,1995年属黄冈市。地处大别山地,浠水上游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农产以稻、小麦、油菜籽为主,盛产茶、桑。工业有纺织、机械、电子、食品、饲料、建材等。318国道、英浠公路经此。为毕昇故里,建有毕昇纪念馆。纪念地和名胜有红四方面军鸡鸣河会议旧址、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七军组建地纪念碑及革命烈士陵园、吴家山森林公园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百丈沟

    一名百步沟。在今江苏溧阳市南三里。宋《景定建康志》卷19:百丈沟,“相传云:此处田多高印,开沟以灌溉,东流合于白云径,下入太湖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0江宁府溧阳县:百丈沟“旧有坝三十四,潴水溉田,岁久淤

  • 子期山

    在今福建浦城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1建州浦城县:子期山“在县西南二十五里。《建安记》云,子期山乃溪畔小石峰也,四面岩峦峭拔,昔秦汉之间有仙人华子期曾师商山四皓,后居此山,山因名之”。

  • 平堈

    亦作平冈。即平刚县。在今辽宁凌源市西南。《晋书·慕容皝载记》:咸和九年(334)“皝遣其司马封弈攻鲜卑木堤于白狼,扬威淑虞攻乌丸悉罗侯于平, 皆斩之”。

  • 下蔡县

    秦置,属泗水郡。治所在今安徽凤台县。西汉属沛郡。东汉属九江郡。西晋属淮南郡。南朝宋废。北魏复置,为下蔡郡治。南朝梁为汴州治。隋属汝阴郡。唐属颍州。五代周显德四年(957)为寿州治。北宋为寿春府治。金为

  • 白牙山

    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南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固始县:白牙山“山产桑,中弓材”。

  • 宣曲观

   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晋洛阳故城内。《太平御览》 卷179引华延雋 《洛阳记》 云: 洛阳宫中有宣曲等观。魏、晋时置,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北魏晋洛阳故城内。陆机称洛阳城有三市九观,此其一。

  • 孤山县

    1947年析庄河、安东、岫岩、凤城四县置,属安东省。治所在大孤山 (今辽宁东港市西孤山镇)。1949年废。旧县名。1947年由庄河、岫岩、凤城、安东四县析置,治大孤山(今辽宁东港市西孤山镇)。因境内有

  • 加老湾

    在今台湾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、港口村一带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起加老湾,历大员。”杜臻《彭湖台湾述略》:“新港社西出海口,有目茄洛湾,即陈第所谓加老湾也。”在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安定乡下洲、港口村一

  • 仆射山

    又名胥山、庙诸山。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四十里闾江口内。汉仆射刘昌葬此,故名。今讹为白石山。

  • 乌仑砦

    北宋置,属通远县。在今甘肃环县西北三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7环县:乌仑城“以乌仑山而名。为戍守要地”。金称乌伦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