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词语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苏州

苏州

①隋开皇九年(589)改吴州置,治所在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)。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寻又改为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为苏州,七年(624)徙治今苏州市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、常熟市以东,浙江桐乡、海盐东北和上海市大陆部分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)后,为江南东道治所。天宝元年(742)复为吴郡。乾元后仍为苏州。五代晋以后辖境缩小为上述江苏部分及上海市嘉定、宝山二区地。北宋政和三年(1113)升为平江府。

②辽兴宗以南苏地置,治所在来苏县(今辽宁大连市东北金州镇)。金皇统三年(1143)废。贞祐四年(1216)复置,后废。

③元末置,属建昌路。治所在今四川冕宁县北四十里苏州坝。一说即今冕宁县。明曹学佺《蜀中广记》卷34宁番卫:苏州“借苏示之义以名之”。明洪武二十一年(1388)改为苏州卫。


(1)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吴州置,治吴县(今江苏苏州市)。以姑苏山得名。大业初复为吴州,后改吴郡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又改苏州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苏州市、常熟市以东,浙江省桐乡市、海盐县以东北及上海市大陆部分。五代晋后缩小为上述江苏省部分及上海市嘉定、宝山二区。北宋政和三年(1113年)改为平江府。唐为江南东道治所。(2)辽兴宗时置,治来苏县(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)。辖境约当今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、金州区及附近区域。金皇统三年(1143年)废。(3)元于邛都地置,治今四川省冕宁县北。属建昌路。辖境相当今冕宁县泸沽镇以北一带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属建昌府,二十一年兼置苏州卫,二十五年州废,二十六年改苏州卫为宁番卫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杜尔伯特前右旗

    清乾隆十九年(1754)设,属蒙古科布多。旗府驻地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兰固木。

  • 怀宁县

    ①东晋义熙中置,为晋熙郡治。治所即今安徽潜山县。隋为同安郡治。唐为舒州治。南宋嘉定十年(1217)迁治皖口(今怀宁县东北山口乡),端平三年(1236)迁治罗刹洲(今贵池市西六十里),后又迁治宜城(今安

  • 土南前旗

    土尔扈特南前旗的简称。俗称妥日札萨。清置,属土尔扈特部。在今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西南境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前旗:“牧地当大哈柳图河之南,小哈柳图河之北。东至古鲁半博尔齐沙拉图,南至黄河,西至宗科尔

  • 罗铜山

    在今江西铅山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》: 罗铜山 “在铅山县南五十里。宋政和中产铜。今废”。古山名。在今江西省铅山县南。北宋属铅山县。政和间产铜,故名。

  • 三桥堡

    在今广东电白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高州府二》:三桥堡“在电白县(治今电城镇)西七十里三桥河北。明宏治十年置,有城,周三百六十丈”。

  • 沔口

    又作夏口。即今湖北武汉市汉口,为汉江入长江之口。《水经·沔水》:沔水“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,南入于江。郦注:庾仲雍曰, ‘夏口亦曰沔口矣’”。杨守敬《水经注疏》:“自孙权置夏口督屯江南,今鄂州也(今武汉

  • 北原

    又名积石原。在今陕西眉县西北渭河北岸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郭淮传》:青龙二年(234),诸葛亮出斜谷,“淮策亮必争北原,宜先据之”。即此。(1)即“渭北”。(2)即“积石原”。

  • 路南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澂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。当地彝语称鲁乃,“鲁”为石头,“乃” 为黑色,意即长满黑石头的地方。明属澂江府。1913年改为路南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

  • 讹迹邗

    察合台汗国属地。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奥什东北乌兹根。《元史·地理志·西北地附录》 有“讹迹邗”。即此。

  • 南星

    即今陕西凤县东南南星乡。清属留坝厅,嘉庆十三年(1808) 设巡司驻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