般若寺
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。明成化中建。有清康熙、乾隆帝书额。
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。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。后经多次重修。寺坐北朝南,两进院落。寺前为天王殿。院内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,显得古朴、典雅。现为群众游览和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。
③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三溪乡大石山松柏寨东北。清道光 《内江县志要》 卷1: 般若寺 “治北二十余里。宋建。万历间重修。国朝丈雪修葺。祝天锡有诗”。寺始建于唐。山腰岩间有唐、宋磨崖造像、石刻题记及明、清诗文题刻。
①在今山西五台县五台山东台楼观谷。明成化中建。有清康熙、乾隆帝书额。
②在今辽宁沈阳市大南街永德里6号。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 (1684)。后经多次重修。寺坐北朝南,两进院落。寺前为天王殿。院内为大雄宝殿和藏经楼,显得古朴、典雅。现为群众游览和举办佛事活动的场所。
③在今四川内江市东北三溪乡大石山松柏寨东北。清道光 《内江县志要》 卷1: 般若寺 “治北二十余里。宋建。万历间重修。国朝丈雪修葺。祝天锡有诗”。寺始建于唐。山腰岩间有唐、宋磨崖造像、石刻题记及明、清诗文题刻。
①唐置,为军镇,属嘉州。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七十里沙湾镇。②即今上海市奉贤县南十八里柘林镇。镇西旧有柘林城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4松江府华亭县: 柘林镇 “地连柘山,与青村所、金山卫相应援。嘉靖三十四年,
即今甘肃岷县东北七十五里普鲁岭。《宋史·刘豫传》:南宋绍兴四年(1134),“熙河路马步军总管关师古与豫兵战于左要岭,败绩,遂降贼。洮岷之地尽归豫也”。
又作莽阿臣。原为明满泾站。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北侧注入黑龙江处。清初属宁古塔将军。康熙 《皇舆全览图》: 黑龙江下游亨滚河口有 “莽阿臣噶山”。后属三姓副都统。光绪 《吉林通志》 卷1
一名温州岛。即今浙江温州市东瓯江口外之灵昆岛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4温州府永嘉县“中界山”条:“灵昆山与中界山并峙海中,旧为樵采之地,今垦田数千亩。”
在今四川什邡市西北湔底镇龙居山麓。旧名净慈寺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4汉州:龙居山“在什邡县。有等慈院。飞瀑千尺,虚亭屹然,桥横路转,万柏拥翠”。
即钟繇坞。在今河南济源市东南十四里中王村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 “湨水又东径钟繇坞北,世谓之钟公垒。”
地区名。淮水北岸地。即今安徽凤台县至亳州市东南一带。《左传》: 昭公九年(前533),“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,实城父。取州来、淮北之田以益之”。即此。地区名。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。包括阜阳、宿州、淮北三市
①在今安徽桐城县境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》: 环山 “有二: 西环山桐城县西十里。一名官庄山。东环山在县东三十里。一名鲁硔山”。②在今湖北广水市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德安府》:环山 “在应山县东北一百里。相
清乾隆四十三年(1778)改八沟厅置,属承德府。治所即今河北平泉县。1913年改为平泉县。见“平泉县”。
①北周明帝二年 (558) 改泰州置,治所在蒲坂县 (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)。《元和志》 卷12河中府蒲州: “因蒲坂为名。”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、万荣、临猗、芮城等市县地。隋改治所蒲坂县为